夏日哈木是近年来在东昆仑成矿带探明的一个超大型岩浆型Ni-Co硫化物矿床,然而,随着矿区深部和外围找矿工作的不断深入,矿区内相继发现与岩浆硫化物型矿体特征明显不同的热液型Pb-Zn±Cu±Ag矿体,已探明的金属量达10万吨。为进一步揭示热液型矿体的成因及其产出背景,本文系统地开展了矿化蚀变特征和成矿年代学研究工作。新发现的热液型矿体主要呈似层状产于古元古代金水口群白沙河岩组的大理岩与片麻岩的层间构造带内,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铜矿,脉石矿物为辉石、石榴子石、绿帘石、绿泥石、榍石、磷灰石、石英及方解石等。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辉石属于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矿物端员组分为Di65.44~79.01Hd18.55~30.78Jo1.63~0.51;石榴子石属于钙铝榴石-锰铝榴石系列,矿物端员组分为Gro24.93~92.17And3.29~9.95(Spe+Alm)1.68~67.29;绿帘石和绿泥石均有高Mn特征。综合以上矿物学研究工作,认为其属于夕卡岩型矿体。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显示,榍石稀土元素总量较低,稀土配分模式为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型,Th/U为0.23~1.97,平均值为0.94,与典型的热液榍石稀土元素组成相近。LA-ICP-MS微区原位U-Pb定年获得的热液榍石207Pb校正后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13.3±3.6) Ma(n=23, MSWD=0.96);热液磷灰石207Pb校正后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14±13) Ma(n=17, MSWD=1.03),代表夕卡岩型矿体成矿作用发生于早泥盆世,与岩浆型镍钴硫化物矿体的成矿时代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结合成矿地质条件,本文认为夏日哈木矿区发育具有时空联系的岩浆型与热液型两套成矿系统,区域伸展背景下幔源岩浆上涌导致地壳岩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浅部酸性岩浆房,熔体沿着伸展作用形成的构造薄弱带上升,分异产生岩浆流体,与古元古代金水口群大理岩发生接触交代作用,形成夕卡岩型Pb-Zn±Cu±Ag矿体。此外,本文为东昆仑成矿带泥盆纪夕卡岩型铅锌成矿作用的存在提供了直接的成矿年代学佐证,关注岩浆型与热液型两套成矿系统的共存,对开展综合找矿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