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柏铖璘, 谢桂青, 赵俊康, 李伟, 朱乔乔. 试论中亚造山带东部多宝山矿田斑岩铜-浅成低温金系统成矿特征与矿床模型[J]. 地学前缘, 2024, 31(3): 170-198. |
[2] |
王建, 杨言辰, 李爱, 袁海齐. 吉林红旗岭晚三叠世镁铁-超镁铁质侵入体矿物化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镍-铜成矿的启示[J]. 地学前缘, 2024, 31(2): 249-269. |
[3] |
任纪舜, 刘建辉, 朱俊宾. 中国东部中生代上叠造山系[J]. 地学前缘, 2024, 31(1): 142-153. |
[4] |
张艳斌, 翟明国, 周艳艳, 周李岗. 大陆下地壳[J]. 地学前缘, 2024, 31(1): 28-45. |
[5] |
杨梦凡, 邱昆峰, 何登洋, 黄雅琪, 王玉玺, 付男, 于皓丞, 薛宪法. 西秦岭完肯金矿床载金硫化物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J]. 地学前缘, 2023, 30(6): 371-390. |
[6] |
徐大良, 邓新, 彭练红, 田洋, 金巍, 金鑫镖. 大别山碰撞造山带俯冲盘陆壳基底组成:白垩纪脉岩捕获/继承锆石的证据[J]. 地学前缘, 2023, 30(4): 299-316. |
[7] |
吴晨, 陈宣华, 丁林. 祁连造山带构造演化与新生代变形历史[J]. 地学前缘, 2023, 30(3): 262-281. |
[8] |
曾忠诚, 洪增林, 边小卫, 陈宁, 张若愚, 李琦. 阿尔金造山带南缘晚奥陶世赞岐质闪长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 地学前缘, 2022, 29(4): 345-357. |
[9] |
张洪瑞, 侯增谦. 碰撞带热结构与碰撞成矿系统[J]. 地学前缘, 2022, 29(2): 1-13. |
[10] |
李文辉, 王海燕, 高锐, 卢占武, 李洪强, 侯贺晟, 熊小松, 叶卓. 秦岭造山带及邻区上地壳精细速度结构研究[J]. 地学前缘, 2022, 29(2): 198-209. |
[11] |
寇彩化, 刘燕学, 李江, 李廷栋, 丁孝忠, 刘勇, 靳胜凯. 江南造山带西段桂北四堡地区830 Ma辉长岩锆石SIMS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岩石成因研究[J]. 地学前缘, 2022, 29(2): 218-233. |
[12] |
刘勇, 李廷栋, 肖庆辉, 张克信, 朱小辉, 丁孝忠. 洋板块地质研究进展[J]. 地学前缘, 2022, 29(2): 79-93. |
[13] |
张丁丁, 张衡. 全球典型大陆造山带中榴辉岩的折返机制:来自变质岩和地球物理的限制[J]. 地学前缘, 2022, 29(1): 303-315. |
[14] |
黄冉笑, 王果胜, 袁国礼, 邱坤峰, Hounkpe Jechonias BIDOSSESSI. 伟晶质岩浆的同化混染与分离结晶(AFC)作用及铀成矿效应:以纳米比亚湖山铀矿为例[J]. 地学前缘, 2022, 29(1): 377-402. |
[15] |
赵俊猛, 张培震, 张先康, Xiaohui YUAN, Rainer KIND, Robertvander HILST, 甘卫军, 孙继敏, 邓涛, 刘红兵, 裴顺平, 徐强, 张衡, 嘉世旭, 颜茂都, 郭晓玉, 卢占武, 杨小平, 邓攻, 琚长辉. 中国西部壳幔结构与动力学过程及其对资源环境的制约:“羚羊计划”研究进展[J]. 地学前缘, 2021, 28(5): 230-2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