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旗, 翟明国, 魏春景, 等. 下地壳填图理论与方法[J]. 地质通报, 2024, 43(10): 1673-1688.
|
[2] |
任战利. 中国北方沉积盆地构造热演化史恢复及其对比研究[D]. 西安: 西北大学, 1998.
|
[3] |
张旗, 焦守涛, 李承东, 等. 花岗岩与大陆构造、岩浆热场与成矿[J]. 岩石学报, 2017, 33(5): 1524-1540.
|
[4] |
陈家良, 邵震杰, 秦勇. 能源地质学[M].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4.
|
[5] |
FJELDSKAAR W, HELSET H M, JOHANSEN H, et al. Thermal modelling of magmatic intrusions in the gjallar ridge, Norwegian Sea: implications for vitrinite reflectance and hydrocarbon maturation[J]. Basin Research, 2008, 20(1): 143-159.
|
[6] |
万志军, 赵阳升, 康建荣. 高温岩体地热资源模拟与预测方法[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24(6): 945-949.
|
[7] |
张旗, 金维浚, 李承东, 等. 利用镜质体反射率方法寻找隐伏岩体: 岩浆热场应用的一个实例[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5, 39(6): 1094-1107.
|
[8] |
金维浚, 张旗, 焦守涛. 寻找隐伏岩体的新方法: 镜质体反射率法[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5, 30(5): 2171-2175.
|
[9] |
焦守涛, 张旗, 邵国良, 等. 岩浆热场与煤质的关系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 2014, 42(增刊): 161-164.
|
[10] |
陈万峰, 张旗, 张成火, 等. 镜质体、海相镜质体和镜质体反射率及其研究实例[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7, 41(2): 412-419.
|
[11] |
杨起, 任德贻. 中国煤变质问题的探讨[J].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81, 9(1): 1-10.
|
[12] |
杨起, 潘治贵, 翁成敏, 等. 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及其对我国煤质的影响[J]. 现代地质, 1987, 1(1): 123-130.
|
[13] |
杨起, 吴冲龙, 汤达祯, 等. 中国煤变质作用[J]. 地球科学: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1996, 21(3): 311-319.
|
[14] |
杨起. 中国煤变质研究[J]. 地球科学: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1989, 14(4): 341-345.
|
[15] |
张旗, 金惟浚, 李承东, 等. “岩浆热场” 说及其成矿意义(下)[J]. 甘肃地质, 2014, 23(2): 1-20.
|
[16] |
吴雅琴, 张旗, 邵国良, 等. “杨起煤变质理论”: 中国煤田地质理论与实践的结晶[J]. 中国煤炭地质, 2016, 28(3): 5-11.
|
[17] |
袁奎荣, 邹进福. 隐伏花岗岩预测及深部找矿的进展和展望[J].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 1992, 12(3): 227-234.
|
[18] |
耿明山, 刘自力. 广西芒场锡多金属矿隐伏岩体特征及含矿性[J]. 矿产与地质, 1998, 12(6): 51-58.
|
[19] |
钟宁宁, 曹代勇. 华北聚煤区南部煤变质作用类型及其控制因素探讨[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1992, 21(3): 86-93.
|
[20] |
刘洪林, 王红岩, 赵国良, 等. 燕山期构造热事件对太原西山煤层气高产富集影响[J]. 天然气工业, 2005, 25(1): 29-32, 207.
|
[21] |
地质矿产局. 山西省区域地质志[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89.
|
[22] |
汤达祯, 王激流, 张君峰, 等.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的二次生烃作用与煤层气的富集[J]. 石油实验地质, 2000, 22(2): 140-145.
|
[23] |
程守田, 李志德, 黄焱球, 等. 鄂尔多斯东北缘早白垩世冰川泥石流沉积的发现及其成因证据[J]. 地质科技情报, 2002, 21(2): 36-40.
|
[24] |
张旗, 钱青, 王二七, 等. 燕山中晚期的中国东部高原: 埃达克岩的启示[J]. 地质科学, 2001, 36(2): 248-255.
|
[25] |
张旗, 金惟俊, 李承东, 等. 地热场中“岩浆热场” 的识别及其意义[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5): 2495-2507.
|
[26] |
焦守涛, 张旗, 金维浚, 等. 介绍一种寻找隐伏岩体的好方法: 岩浆热场法[J]. 岩石学报, 2016, 32(2): 617-6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