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金之钧, 白振瑞, 高波, 等. 中国迎来页岩油气革命了吗?[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9, 40(3): 451-458.
|
[2] |
金之钧, 朱如凯, 梁新平, 等. 当前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21, 48(6): 1276-1287.
DOI
|
[3] |
吴晓智, 柳庄小雪, 王建, 等. 我国油气资源潜力、 分布及重点勘探领域[J]. 地学前缘, 2022, 29(6): 146-155.
DOI
|
[4] |
邹才能, 朱如凯, 董大忠, 等. 页岩油气科技进步、 发展战略及政策建议[J]. 石油学报, 2022, 43(12): 1675-1686.
DOI
|
[5] |
杜金虎, 胡素云, 庞正炼, 等. 中国陆相页岩油类型、 潜力及前景[J]. 中国石油勘探, 2019, 24(5): 560-568.
DOI
|
[6] |
曾联波, 李忠兴, 史成恩, 等.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特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特征及成因[J]. 地质学报, 2007, 81(2): 174-180.
|
[7] |
曾联波, 漆家福, 王永秀. 低渗透储层构造裂缝的成因类型及其形成地质条件[J]. 石油学报, 2007, 28(4): 52-56.
DOI
|
[8] |
周新桂, 操成杰, 袁嘉音. 储层构造裂缝定量预测与油气渗流规律研究现状和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03, 18(3): 398-404.
DOI
|
[9] |
田鹤, 曾联波, 徐翔, 等. 四川盆地涪陵地区海相页岩天然裂缝特征及对页岩气的影响[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0, 41(3): 474-483.
|
[10] |
刘卫彬, 徐兴友, 陈珊, 等. 松辽盆地陆相页岩油地质工程一体化高效勘查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J]. 地球科学, 2023(1): 173-190.
|
[11] |
金之钧, 王冠平, 刘光祥, 等. 中国陆相页岩油研究进展与关键科学问题[J]. 石油学报, 2021, 42(7): 821-835.
DOI
|
[12] |
GEORGE H, MURRAY J. Quantitative fracture study: Sanish Pool, Mckenzie County, North Dakota[J]. AAPG Bulletin, 1968, 52(1): 57-65.
|
[13] |
杜晓宇, 金之钧, 曾联波, 等.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页岩油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与控制因素[J]. 地球科学, 2023, 48(7): 2589-2600.
|
[14] |
ZENG L B, LYU W Y, LI J, et al. Natural fracture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shale gas enrichment in Sichuan Basin, China[J]. 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6, 30: 1-9.
|
[15] |
姚红生, 昝灵, 高玉巧, 等.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页岩油富集高产主控因素与勘探重大突破[J]. 石油实验地质, 2021, 43(5): 776-783.
|
[16] |
陆黄生, 秦黎明, 刘军, 等.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断阶带油气运移路径综合分析[J]. 中国地质, 2008, 35(1): 67-78.
|
[17] |
云露, 何希鹏, 花彩霞, 等.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近系陆相页岩油成藏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J]. 石油学报, 2023, 44(1): 176-187.
DOI
|
[18] |
曾联波, 吕文雅, 徐翔, 等. 典型致密砂岩与页岩层理缝的发育特征、 形成机理及油气意义[J]. 石油学报, 2022, 43(2): 180-191.
DOI
|
[19] |
曾联波. 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的形成与分布[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
[20] |
LAUBACH S E, OLSON J E, GROSS M R. Mechanical and fracture stratigraphy[J]. AAPG Bulletin, 2009, 93(11): 1413-1426.
|
[21] |
ZENG L B, LI X Y. Fractures in sandstone reservoirs with ultra-low permeability: a case study of the Upper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in the Ordos Basin, China[J]. AAPG Bulletin, 2009, 93(4): 461-477.
|
[22] |
史今雄. 塔河油田断裂对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储集体控制作用研究[D]. 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20.
|
[23] |
曾联波, 肖淑蓉. 低渗透储集层中的泥岩裂缝储集体[J]. 石油实验地质, 1999, 21(3): 266-269.
|
[24] |
马诗杰, 曾联波, 石学文, 等. 四川盆地泸州地区海相页岩天然裂缝特征及主控因素[J]. 地球科学, 2023, 48(7): 2630-2642.
|
[25] |
罗群, 魏浩元, 刘冬冬, 等. 层理缝在致密油成藏富集中的意义、 研究进展及其趋势[J]. 石油实验地质, 2017, 39(1): 1-7.
|
[26] |
曾联波, 吕鹏, 屈雪峰, 等. 致密低渗透储层多尺度裂缝及其形成地质条件[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0, 41(3): 449-454.
|
[27] |
王升, 柳波, 付晓飞, 等. 致密碎屑岩储层岩石破裂特征及脆性评价方法[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8, 39(6): 1270-1279.
|
[28] |
曾联波, 马诗杰, 田鹤, 等. 富有机质页岩天然裂缝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 2023, 48(7): 2427-2442.
|
[29] |
姜在兴. 沉积岩石学[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