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毕先梅, 莫宣学, 刘艳宾. 西藏南部极低级变质岩及其地质与资源意义[J]. 地学前缘, 2024, 31(1): 201-210. |
[2] |
王成善, 高远, 王璞珺, 吴怀春, 吕庆田, 朱永宜, 万晓樵, 邹长春, 黄永建, 高有峰, 席党鹏, 王稳石, 贺怀宇, 冯子辉, 杨光, 邓成龙, 张来明, 王天天, 胡滨, 崔立伟, 彭诚, 余恩晓, 黄何, 杨柳, 毋正轩. 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白垩纪恐龙时代陆相地质记录[J]. 地学前缘, 2024, 31(1): 412-430. |
[3] |
吴怀春, 李山, 王成善, 褚润健, 王璞珺, 高远, 万晓樵, 贺怀宇, 邓成龙, 杨光, 黄永建, 高有峰, 席党鹏, 王天天, 房强, 杨天水, 张世红. 松辽盆地白垩纪综合年代地层格架[J]. 地学前缘, 2024, 31(1): 431-445. |
[4] |
付建刚, 李光明, 郭伟康, 张海, 张林奎, 董随亮, 周利敏, 李应栩, 焦彦杰, 石洪召. 喜马拉雅成矿带嘎波锂矿铌铁矿族矿物学特征及对岩浆-热液过程的指示[J]. 地学前缘, 2023, 30(5): 134-150. |
[5] |
王子烨, 左仁广.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识别[J]. 地学前缘, 2023, 30(5): 216-226. |
[6] |
焦彦杰, 黄旭日, 李光明, 付建刚, 梁生贤, 郭镜. 喜马拉雅成矿带嘎波伟晶岩型锂矿的找矿方法与深部背景研究[J]. 地学前缘, 2023, 30(5): 255-264. |
[7] |
郭伟康, 李光明, 付建刚, 张海, 张林奎, 吴建阳, 董随亮, 杨玉林. 喜马拉雅成矿带嘎波伟晶岩型锂矿成矿时代、岩浆演化及成矿指示意义[J]. 地学前缘, 2023, 30(5): 275-297. |
[8] |
赵晓燕, 杨竹森, 杨洋, 曹煜, 范建彪, 赵苗. 西藏雅拉香波早白垩世变质基性岩和斜长角闪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 地学前缘, 2023, 30(2): 163-182. |
[9] |
唐宇, 王根厚, 韩芳林, 李典, 梁晓, 冯翼鹏, 张莉, 王卓胜, 韩宁. 西藏加查地区特提斯喜马拉雅带晚三叠世地层重新厘定及构造变形研究[J]. 地学前缘, 2023, 30(2): 35-56. |
[10] |
李春森, 徐啸, 向波, 郭晓玉, 吴优, 吴佳杰, 罗旭聪, 余嘉豪, 仝霄飞, 袁梓昭, 林燕琪. 北喜马拉雅构造带东部Moho形态研究:以接收函数3DCCP方法为例[J]. 地学前缘, 2023, 30(2): 57-67. |
[11] |
栗兵帅, 颜茂都, 张伟林. 柴北缘早新生代旋转变形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 地学前缘, 2022, 29(4): 249-264. |
[12] |
高锐, 周卉, 卢占武, 郭晓玉, 李文辉, 王海燕, 李洪强, 熊小松, 黄兴富, 徐啸. 深地震反射剖面揭露青藏高原陆-陆碰撞与地壳生长的深部过程[J]. 地学前缘, 2022, 29(2): 14-27. |
[13] |
付顺, 赵应权, 王进军, 余瑜, 朱迎堂, 傅星喆. 白垩纪羌塘地体西南缘的陆-陆碰撞:来自班怒带西段的花岗岩约束[J]. 地学前缘, 2022, 29(2): 416-430. |
[14] |
余小灿, 刘成林, 王春连, 徐海明, 赵艳军, 黄华, 李瑞琴. 江汉盆地大型富锂卤水矿床成因与资源勘查进展:综述[J]. 地学前缘, 2022, 29(1): 107-123. |
[15] |
郑有业, 王达, 易建洲, 余泽章, 蒋宗洋, 李晓霞, 史功文, 许剑, 梁遇春, 豆孝芳, 任欢. 西藏北喜马拉雅成矿带锑金属成矿作用及找矿方向[J]. 地学前缘, 2022, 29(1): 200-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