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文采. 固体地球物理学与板块大地构造学的交汇[J]. 地学前缘, 20140101, 21(1): 89-99. |
[2] |
陈发家, 肖琼, 胡祥云, 郭永丽, 孙平安, 张宁. 典型岩溶小流域碳酸盐岩风化过程及其碳汇效应[J]. 地学前缘, 2024, 31(5): 449-459. |
[3] |
王岩, 王登红, 王成辉, 黎华, 刘金宇, 孙赫, 高新宇, 金雅楠, 秦燕, 黄凡. 基于地质大数据的中国金矿时空分布规律定量研究[J]. 地学前缘, 2024, 31(4): 438-455. |
[4] |
何进忠, 丁振举, 朱永新, 甄红旭, 张万仁, 刘杰. 甘肃西秦岭矿床成矿系列及其量化评价[J]. 地学前缘, 2024, 31(3): 218-234. |
[5] |
张健, 何雨蓓, 范艳霞. 福建沿海地区地热异常热源成因的地球物理分析[J]. 地学前缘, 2024, 31(3): 392-401. |
[6] |
夏腾, 张家铭, 李书鹏, 郭丽莉, 王祺, 毛德强. 有机污染场地原位修复过程的地球物理动态监测与分析[J]. 地学前缘, 2024, 31(3): 432-442. |
[7] |
祝富杰, 曲龙泽, 李平, 魏文侠, 李培中, 王立夫, 李本行, 王姣, 任更波, 吴志能, 马小东. 恶臭污染的测定方法与预测模型研究进展[J]. 地学前缘, 2024, 31(2): 13-19. |
[8] |
杨立强, 和文言, 高雪, 王偲瑞, 李楠, 邱昆峰, 张良, 马强, 苏玉平, 李大鹏, 张智宇, 于红. 克拉通岩石圈三维物质架构示踪方法[J]. 地学前缘, 2023, 30(6): 391-405. |
[9] |
何兰芳, 李亮, 申萍, 王斯昊, 李志远, 周楠楠, 陈儒军, 秦克章. 伟晶岩型锂矿床地球物理探测及可可托海实例[J]. 地学前缘, 2023, 30(5): 244-254. |
[10] |
冯志强, 李萌, 郭元岭, 刘光祥. 中国典型大型走滑断裂及相关盆地成因研究[J]. 地学前缘, 2022, 29(6): 206-223. |
[11] |
周尚, 徐继尚, 刘勇, 李广雪, 李安龙, 曹立华, 翟科, 徐继正, 权永峥. 西太暖池区生物组分对海底表层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J]. 地学前缘, 2022, 29(5): 119-132. |
[12] |
曾成, 何春, 肖时珍, 刘再华, 陈旺光, 何江湖. 湿润亚热带典型白云岩流域的岩溶无机碳汇强度[J]. 地学前缘, 2022, 29(3): 179-188. |
[13] |
Valentina V. MORDVINOVA, Maria A. KHRITOVA, Elena A. KOBELEVA, Mikhail M. KOBELEV, Evgeniy Kh. TURUTANOV, Victor S. KANAYKIN. 远震数据显示贝加尔裂谷带北穆伊斯克(Severomuysk)段地壳和上地幔的精细结构[J]. 地学前缘, 2022, 29(2): 378-392. |
[14] |
张铭杰, 张宏福, 梁慨慷, 张晓琪, 李思奥, 张军伟, 班舒悦, 王荣华, 范育新. 中国西部典型岩浆铂族元素矿床超常富集成矿机制[J]. 地学前缘, 2022, 29(1): 124-142. |
[15] |
张丁丁, 张衡. 全球典型大陆造山带中榴辉岩的折返机制:来自变质岩和地球物理的限制[J]. 地学前缘, 2022, 29(1): 303-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