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前缘 ›› 2013, Vol. 20 ›› Issue (5): 196-206.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塔里木盆地地震波速扰动及泊松比成像

瞿辰, 杨文采, 于常青   

  1.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37
  • 收稿日期:2012-05-13 修回日期:2013-01-07 出版日期:2013-09-16 发布日期:2013-09-16
  • 作者简介:瞿辰(1976—),女,博士,从事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研究工作。E-mail:quchen760511@163.com
  • 基金资助:

    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1204050);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220895);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项目(J1129)

  • Received:2012-05-13 Revised:2013-01-07 Online:2013-09-16 Published:2013-09-16

摘要:

大型克拉通盆地地壳上地幔组构有什么特征?其内部结构有何变化?这是目前备受关注的科学问题之一。在新世纪体波地震层析成像的研究进入区域地壳上地幔探测的视野,这个问题可通过体波地震层析成像来研究。文中结合塔里木盆地内的宽频地震记录以及新疆地震台网、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资料对塔里木地区进行了同台同源的P波和S波地震层析成像, 重点研究区域分辨率横向达到0.5°×0.5°,纵向达到10 km间隔。通过体波到时地震层析成像反演,得到了研究区域精细地壳P波和S波速度结构。根据P波和S波速度扰动和泊松比三维图像,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内部岩石圈波速和泊松比内部结构的信息,通过上中地壳的地震层析成像,地壳波速与泊松比结构反映了满加尔的基底、流体活动性和地温结构利于油气的成熟和保存。一般情况下莫霍面上下方波速及泊松比异常分布模式有明显区别,但塔里木盆地中央顺托果勒呈现穿透莫霍面的异常模式,解释为二叠纪岩石圈火山作用留下的“指纹”。这些信息对油气远景区定位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地震层析成像, 泊松比图像, 岩石圈结构, 构造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