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前缘 ›› 2014, Vol. 21 ›› Issue (4): 135-146.DOI: 10.13745/j.esf.2014.04.015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济南岩溶水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水文地质意义

高宗军,徐军祥,王世臣,李常锁,韩克,李佳佳,罗斐,马河宽   

  1. 1. 山东科技大学 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 青岛 266590
    2.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山东 济南 250013
    3. 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 收稿日期:2014-01-14 修回日期:2014-03-06 出版日期:2014-07-05 发布日期:2014-07-05
  • 作者简介:高宗军(1964—),男,教授,从事水文地质教学与研究。E-mail:gaozongjun@126.com
  • 基金资助:

    山东省地质矿产局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12-045)

  • Received:2014-01-14 Revised:2014-03-06 Online:2014-07-05 Published:2014-07-05

摘要:

济南以泉名扬天下,故称泉城。20世纪后半期,由于地下水的开采,济南泉水流量逐年递减,并于1976年始出现断流,20世纪末限制岩溶水开采量后,泉水复涌。自1980年开始,保泉地质调查工作陆续开展,但迄今对泉水补给方向及影响泉水因素尚无定论。采用微量元素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对济南可能的泉域范围内的枯丰水期岩溶水化学特征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丰水期较枯水期离子浓度总体偏低,由南部山区向北至泉群地带,元素浓度由低到高,显著地反映出由补给区通过径流区至排泄区的整个水化学过程。利用PHREEQC软件MIX模块,选择趵突泉及其周围的不同采样点岩溶水进行配比混合模拟。结果显示,泉水补给方向多样,趵突泉不仅有近源补给来源,还有远距离深循环补给。作者结合调查区地质构造及相关水文地质条件,认为济南泉水的形成是多源混合补给、深浅循环结合而成,千佛山断裂北部透水段,对济南泉群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济南泉域, 岩溶水, 微量元素, PHREEQC, 趵突泉, 多源补给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