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前缘 ›› 2014, Vol. 21 ›› Issue (4): 124-134.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新疆北部平原区2003—2011年地下水水质变化特征

李巧,周金龙,高业新,贾瑞亮,白春艳,纪媛媛,杨广焱,吴霞   

  1. 1. 新疆农业大学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2. 中国地质科学院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河北 石家庄 050061
    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环境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 收稿日期:2014-01-16 修回日期:2014-03-18 出版日期:2014-07-05 发布日期:2014-07-05
  • 作者简介:李巧(1987—),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地下水化学方面的研究。E-mail:262384604@qq.com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69016);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地下水典型试验场科学观测与综合研究”(20091100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文学及水资源重点学科基金项目(xjswszyzdxk20101202)

  • Received:2014-01-16 Revised:2014-03-18 Online:2014-07-05 Published:2014-07-05

摘要:

近年来,大规模的人类活动加剧了区域地下水水质恶化。为了解新疆北部平原区地下水水质时空变化特征,文章以平原区的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昌吉回族自治州、阿勒泰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塔城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石河子市等8个地区(州、市)的地下水水质变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平原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典型区石河子市地下水水质年内变化及年际动态、分别对比了平原区边缘、过渡带和中心2003年和2011年共51组原位取样点水质指标数据。结果表明:新疆北部平原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与含油盆地有类似的规律,在边缘主要为HCO3Ca,到中心过渡为HCO3Na;典型区(石河子市)地下水质10月优于4月,2001—2010年地下水水质呈恶化趋势;地下水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面积占统计总面积的百分数由2003年的79%降至2011年的64%。得出了新疆北部平原区具有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空间分带性、8年来除昌吉回族自治州部分地区外地下水水质变差、平原区中心地下水水质变差幅度最大的结论。讨论了典型地区(州)地下水水质类别变化特征及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机井混层取水、工业活动和农业活动、开采量增大等),提出了地下水水质改善与污染防治对策(控制点源的排放、加强地表水污染的防治、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分层开采地下水、重视地下水水质动态监测等)。

关键词: 新疆北部平原区, 地下水, 水质变化, 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