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胡晗, 张立飞, 彭卫刚, 兰春元, 刘志成. 西南天山超高压泥质片岩中石墨的形成:对俯冲带碳迁移、储存的启示[J]. 地学前缘, 2024, 31(6): 282-303. |
[2] |
张七道, 李德宗, 李致伟, 王东晖, 于一帆, 朱星强, 蔡泉宇, 李明. 黔西北普底地区富锂黏土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 地学前缘, 2024, 31(4): 258-280. |
[3] |
陈昌锦, 程晓敢, 林秀斌, 李丰, 田禾丰, 屈梦雪, 孙思瑶. 基于弹性板模型的塔里木盆地北部新生代沉降模拟:对南天山隆升的启示[J]. 地学前缘, 2024, 31(4): 340-353. |
[4] |
刘持恒, 李子颖, 贺锋, 张字龙, 李振成, 凌明星, 刘瑞萍.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白垩统物源定量分析研究[J]. 地学前缘, 2024, 31(3): 80-99. |
[5] |
张进江, 郑剑磊, 王海滨, 郭磊, 刘江, 戚国伟. 内蒙古大青山-盘羊山晚中生代-早新生代构造事件及其对华北北缘构造演化的启示[J]. 地学前缘, 2024, 31(1): 127-141. |
[6] |
张进, 张北航, 赵衡, 云龙, 曲军峰, 王振义, 杨亚琦, 赵硕. 北山-阿拉善晚新生代变形的特征与机制[J]. 地学前缘, 2023, 30(5): 334-357. |
[7] |
夏敦胜, 杨军怀, 王树源, 刘鑫, 陈梓炫, 赵来, 牛潇毅, 金明, 高福元, 凌智永, 王飞, 李再军, 王鑫, 贾佳, 杨胜利. 雅鲁藏布江流域风成沉积空间格局、沉积模式及其环境效应[J]. 地学前缘, 2023, 30(4): 229-244. |
[8] |
谷文龙, 牛花朋, 张关龙, 王圣柱, 于洪洲, 焦小芹, 熊峥嵘, 周健. 乌伦古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J]. 地学前缘, 2023, 30(2): 296-305. |
[9] |
张维峰, 陈华勇, 邓新, 金鑫镖, 刘舒展, 谭娟娟. 利用绿帘石化学成分及原位Sr同位素指示成矿流体特征:以东天山地区多头山铁铜矿床为例[J]. 地学前缘, 2023, 30(2): 384-400. |
[10] |
王小军, 宋永, 郑孟林, 郭旭光, 吴海生, 任海姣, 王韬, 常秋生, 何文军, 王霞田, 郭建辰, 霍进杰. 准噶尔西部陆内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J]. 地学前缘, 2022, 29(6): 188-205. |
[11] |
官玉龙, 陈亮, 姜兆霞, 李三忠, 肖春凤, 陈龙. 东北印度洋源汇过程及古环境与古季风演化[J]. 地学前缘, 2022, 29(5): 102-118. |
[12] |
周琦杰, 刘永江, 王德英, 关庆彬, 王光增, 王宇, 李遵亭, 李三忠. 渤海湾中部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潜山的形成[J]. 地学前缘, 2022, 29(5): 147-160. |
[13] |
雷子炎, 葛倩, 陈东, 张泳聪, 韩喜彬, 叶黎明, 边叶萍, 许冬. 中全新世以来西南极阿蒙森海沉积物来源和古气候意义[J]. 地学前缘, 2022, 29(4): 179-190. |
[14] |
栗兵帅, 颜茂都, 张伟林. 柴北缘早新生代旋转变形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 地学前缘, 2022, 29(4): 249-264. |
[15] |
由文智, 向芳, 黄恒旭, 杨坤美, 喻显涛, 丁力, 杨奇. 青藏高原东缘宜宾地区第四纪河流沉积物中铁质重矿物特征及物源意义[J]. 地学前缘, 2022, 29(4): 278-2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