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前缘 ›› 2014, Vol. 21 ›› Issue (2): 323-330.DOI: 10.13745/j.esf.2014.02.024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澳大利亚大堡礁海域近15万年沉积记录及古气候演化

肖海漪,廖立兵,季峻峰,蒋宏忱   

  1.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 100083
    2. 南京大学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46
    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 武汉 430074
  • 收稿日期:2013-09-01 修回日期:2013-10-25 出版日期:2014-03-15 发布日期:2014-03-15
  • 作者简介:肖海漪(1977—),女,博士研究生,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E-mail: haiyi.xiao@gmail.com
  • 基金资助:

    中国综合大洋钻探计划航行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1YYL002)

  • Received:2013-09-01 Revised:2013-10-25 Online:2014-03-15 Published:2014-03-15

摘要:

对IODP325航次M0058A沉积岩心柱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将其与南极Vostok冰心各古气候阶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澳大利亚大堡礁海域海平面变化对南极冰盖增加或消融变化响应敏感。末次冰期发生之前为暖期,即Vostok冰心G阶段(140~116 ka BP),冰川融化,海平面较高。沉积物红度增高,说明该时期大堡礁海域及沿岸温度较高,降雨量及其导致的入海径流较大,随之入海的石英等矿物也增多,形成较低的碳酸盐/石英含量比值;随着全球气候进入末次冰期(对应于Vostok冰心F、E、D、C和B阶段),尽管也有冷暖变化,但整体上,大堡礁海域海平面较低。在F和E阶段(116~73 ka BP),沉积物红度较低,陆源输入较少,大堡礁海域海洋古生产力较低,导致沉积物有机质含量较低;在D阶段(73~58 ka BP),大堡礁海域沿岸为冷干期,海平面也较低,该时期M0058A沉积岩心主要由砂构成;在C阶段(58~30 ka BP),大堡礁海域降雨转多、气候较为湿润,但碳酸盐/石英含量比值较低,陆源输入物质较多,或导致了较高的海洋古生产力,从而形成沉积物高有机碳含量;在B阶段(30~13 ka BP),沉积物红度较高,陆源的营养物质较多,导致总有机碳水平较高。但大量的陆源砂质物质输入,导致了碳酸盐/石英比值较低;在A阶段,末次冰期结束,全球进入末次冰后期,气温逐渐增高,冰川融化,降水增多,海平面增高,陆源营养物质增多,导致沉积红度增高、有机质含量增加。同时海平面增高,大堡礁海域水深增加,岩心M0058A所在的位置远离海岸,水动力水平较低,利于碳酸盐沉淀、不利于石英等陆源物质运移,导致该处的碳酸盐/石英比值增高。上述研究结果为全面评价末次冰期以来大堡礁海域气候环境变化提供了数据基础。

关键词: 大堡礁, 碳酸盐, 石英, 有机质, 红度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