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前缘 ›› 2024, Vol. 31 ›› Issue (2): 327-342.DOI: 10.13745/j.esf.sf.2023.9.39
周健1,3(), 林承焰3, 刘惠民2, 张奎华2, 张关龙1, 王千军1, 于洪洲1, 倪胜利1, 牛花朋4, 焦小芹4, 刘姗4
收稿日期:
2023-03-14
修回日期:
2023-05-23
出版日期:
2024-03-25
发布日期:
2024-04-18
作者简介:
周 健(1984—),男,副研究员,从事非常规油气综合地质研究。Email:zhoujian084.slyt@sinopec.com
基金资助:
ZHOU Jian1,3(), LIN Chengyan3, LIU Huimin2, ZHANG Kuihua2, ZHANG Guanlong1, WANG Qianjun1, YU Hongzhou1, NI Shengli1, NIU Huapeng4, JIAO Xiaoqin4, LIU Shan4
Received:
2023-03-14
Revised:
2023-05-23
Online:
2024-03-25
Published:
2024-04-18
摘要:
哈山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形成于陆缘岛弧背景之下,其石炭系-二叠系火山岩储层是油气藏勘探的重点领域。为进一步明确哈山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火山岩储层的勘探前景,在岩心、薄片鉴定基础上,综合扫描电镜、微米CT、流体包裹体等技术方法,结合储层物性参数、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对该区石炭系-二叠系火山岩储层发育机制展开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哈山地区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溶蚀孔、粒间孔和溶蚀缝,孔隙直径大且连通性较好,但非均质性较强;(2)火山岩岩相、裂缝、风化淋滤和深部热液流体是影响火山岩储层物性的关键因素——溢流相和爆发相是有利储层发育相带,构造抬升和逆冲推覆使推覆体前翼、断层交汇处储层物性更优质,风化淋滤又进一步改善了储层;(3)基于物性-岩相-储集空间联合分析,将哈山地区火山岩储层划分为3类,其中优质储层主要位于逆冲推覆带的“三角”地带。结论认为,哈山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火山山岩具备发育大规模优质储层的条件,展现出巨大的油气勘探开发潜力。
中图分类号:
周健, 林承焰, 刘惠民, 张奎华, 张关龙, 王千军, 于洪洲, 倪胜利, 牛花朋, 焦小芹, 刘姗. 准噶尔盆地哈山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火山岩储层发育机制研究[J]. 地学前缘, 2024, 31(2): 327-342.
ZHOU Jian, LIN Chengyan, LIU Huimin, ZHANG Kuihua, ZHANG Guanlong, WANG Qianjun, YU Hongzhou, NI Shengli, NIU Huapeng, JIAO Xiaoqin, LIU Shan. Mechanism of reservoir development in the Carboniferous-Permian volcanic rock reservoirs in Hala’alate Mountain area, Junggar Basin[J].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2024, 31(2): 327-342.
图2 哈山地区火山岩矿物组成特征图 a—伊丁玄武岩,HQ6,141.7 m, (+);b—安山岩,HS2,149.96 m, (+);c—流纹岩,HS101,3134 m, (-);d—玄武安山质火山角砾岩,HS11,2 498.6 m, (-);e—英安质晶屑凝灰岩,HS3,4 136.49 m, (+);f—熔结凝灰岩,HQ3,2 687.58 m, (-); g—沉凝灰岩,HS1,2 099.2 m, (-);h—沉凝灰岩,HS1,2 099.2 m, (+)。Pl—斜长石; Aug—辉石,Ol—橄榄石; Mag—磁铁矿; Kfs—钾长石; Cal—方解石;Qtz—石英。
Fig.2 Mineral composition and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volcanic rocks from Hashan area
图5 哈山地区火山岩构造环境判别图 a—石炭系中基性火山岩TiO2-Zr构造环境图解;b—石炭系中酸性火山岩Rb-Y+Nb构造环境图解;c—二叠系中基性火山岩TiO2-Zr构造环境图解;d—二叠系中酸性火山岩Rb-Y+Nb构造环境图解。MORB—大洋中脊;WPB—板内玄武岩;VAG—岛弧;S-COLG—同碰撞;WPG—板内花岗岩;ORG—洋脊。
Fig.5 Tectonic discrimination diagrams for rock samples
类型 | 成因 | 主要岩性 | ||
---|---|---|---|---|
孔隙 | 原生孔隙 | 气孔 | 岩浆喷出过程中携带的挥发分 膨胀产生的孔隙 | 安山岩、玄武岩、流纹质凝灰岩和 流纹质熔结凝灰岩 |
晶间孔 | 全晶质或半晶质矿物晶体格架间的孔隙 | 安山岩、玄武岩 | ||
粒间孔 | 火山碎屑颗粒间经压实后残余的孔隙 | 火山角砾岩、晶屑凝灰岩 | ||
次生孔隙 | 脱玻化孔 | 玻璃质脱玻化向晶质矿物转变过程中产生的孔隙 | 玄武岩、安山岩 | |
斑晶溶孔 | 斑晶受流体作用溶蚀产生的孔隙 | 安山岩、玄武岩 | ||
基质溶孔 | 基质脱玻化或黏土化、微晶长石被溶蚀形成的孔隙 | 安山岩、玄武岩和英安岩 | ||
粒内溶孔 | 成岩演化后期,火山碎屑颗粒内由于 流体进入而遭受溶蚀形成的孔隙 | 火山角砾岩、岩屑凝灰岩 | ||
粒间溶孔 | 成岩演化后期,火山碎屑颗粒间由于流体 进入而遭受溶蚀形成的孔隙 | 火山角砾岩、晶屑岩屑凝灰岩 | ||
裂缝 | 原生裂缝 | 冷凝收缩缝 | 岩浆从地下深处喷出地表冷凝、 结晶过程中形成的收缩裂缝 | 玄武岩、安山岩和熔结凝灰岩 |
斑晶炸裂缝 | 斑晶受岩浆的爆炸作用形成的裂缝 | 安山岩 | ||
次生裂缝 | 构造缝 | 火山岩受构造应力后形成的一系列缝隙 | 安山岩、玄武岩和火山角砾岩 | |
溶蚀缝 | 受地层流体溶蚀产生的一系列裂缝, 多为原有裂缝遭受溶蚀扩展 | 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和安山岩 |
表1 哈山地区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与特征表
Table 1 Pore types and associated pore origins and rock facies in studied rocks
类型 | 成因 | 主要岩性 | ||
---|---|---|---|---|
孔隙 | 原生孔隙 | 气孔 | 岩浆喷出过程中携带的挥发分 膨胀产生的孔隙 | 安山岩、玄武岩、流纹质凝灰岩和 流纹质熔结凝灰岩 |
晶间孔 | 全晶质或半晶质矿物晶体格架间的孔隙 | 安山岩、玄武岩 | ||
粒间孔 | 火山碎屑颗粒间经压实后残余的孔隙 | 火山角砾岩、晶屑凝灰岩 | ||
次生孔隙 | 脱玻化孔 | 玻璃质脱玻化向晶质矿物转变过程中产生的孔隙 | 玄武岩、安山岩 | |
斑晶溶孔 | 斑晶受流体作用溶蚀产生的孔隙 | 安山岩、玄武岩 | ||
基质溶孔 | 基质脱玻化或黏土化、微晶长石被溶蚀形成的孔隙 | 安山岩、玄武岩和英安岩 | ||
粒内溶孔 | 成岩演化后期,火山碎屑颗粒内由于 流体进入而遭受溶蚀形成的孔隙 | 火山角砾岩、岩屑凝灰岩 | ||
粒间溶孔 | 成岩演化后期,火山碎屑颗粒间由于流体 进入而遭受溶蚀形成的孔隙 | 火山角砾岩、晶屑岩屑凝灰岩 | ||
裂缝 | 原生裂缝 | 冷凝收缩缝 | 岩浆从地下深处喷出地表冷凝、 结晶过程中形成的收缩裂缝 | 玄武岩、安山岩和熔结凝灰岩 |
斑晶炸裂缝 | 斑晶受岩浆的爆炸作用形成的裂缝 | 安山岩 | ||
次生裂缝 | 构造缝 | 火山岩受构造应力后形成的一系列缝隙 | 安山岩、玄武岩和火山角砾岩 | |
溶蚀缝 | 受地层流体溶蚀产生的一系列裂缝, 多为原有裂缝遭受溶蚀扩展 | 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和安山岩 |
图6 哈山地区火山岩储集空间特征图 a—残余气孔, HQ6, 176 m; b—冷凝收缩缝, HQ6, 135.4 m; c—钠长石晶间孔, HS3, 622.2 m;d—高角度构造缝, HS3, 621.6 m; e—晶内(间)溶孔, HQ101, 1 740.4 m; f—长石内斑晶溶孔, HS1, 110.73 m; g—溶蚀缝, HQ6, 176 m; h—基质溶孔, HQ6, 135.4 m;i—脱玻化孔, HQ6, 176 m;j—方解石晶内溶孔, HQ101, 1 740.4 m。
Fig.6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pore types in studied rocks
图9 哈山地区火山岩相与储层物性关系图 a—石炭系火山岩相与孔隙度关系图;b—石炭系火山岩相与渗透率关系图;c—二叠系火山岩相与孔隙度关系图;d—二叠系火山岩相与渗透率关系图。
Fig.9 Relation between lithofacies and reservoir rock properties
储层类型 | 孔隙度/% | 渗透率/mD | 岩相 | 储集空间组合 | 裂缝密度/(条·m-1) |
---|---|---|---|---|---|
优质储层 | 5~10 | >1 | 爆发相热碎屑流亚相、 溢流相上部 | 溶蚀孔、溶蚀缝、 基质溶孔、原生气孔 | >5 |
中等储层 | 3~<5 | 0.1~1 | 爆发相空落亚相、 溢流相上部 | 粒内(间)孔、 次生(蚀变)溶蚀孔 | 3~5 |
差储层 | <3 | <0.1 | 溢流相中部、 沉火山岩相 | 构造缝、冷凝收缩缝、 基质溶孔 | <3 |
表3 哈山地区火山岩储层评价标准表
Table 3 Classification of volcanic rock reservoirs by reservoir quality criteria
储层类型 | 孔隙度/% | 渗透率/mD | 岩相 | 储集空间组合 | 裂缝密度/(条·m-1) |
---|---|---|---|---|---|
优质储层 | 5~10 | >1 | 爆发相热碎屑流亚相、 溢流相上部 | 溶蚀孔、溶蚀缝、 基质溶孔、原生气孔 | >5 |
中等储层 | 3~<5 | 0.1~1 | 爆发相空落亚相、 溢流相上部 | 粒内(间)孔、 次生(蚀变)溶蚀孔 | 3~5 |
差储层 | <3 | <0.1 | 溢流相中部、 沉火山岩相 | 构造缝、冷凝收缩缝、 基质溶孔 | <3 |
[1] | SCHUTTER S R. Occurrences of hydrocarbons in and around igneous rocks[J]. Geological Society, London, Special Publications, 2003, 214(1): 35-68. |
[2] | 王承书. 委内瑞拉马拉开波盆地的油气系统[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6, 26(4): 109-110. |
[3] | SRUOGA P, RUBINSTEIN N. Processes controlling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in volcanic reservoirs from the Austral and Neuquén Basins, Argentina[J]. AAPG Bulletin, 2007, 91(1): 115-129. |
[4] | 邹才能, 赵文智, 贾承造, 等. 中国沉积盆地火山岩油气藏形成与分布[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35(3): 257-271. |
[5] | 窦立荣, 魏小东, 王景春, 等. 乍得Bongor盆地花岗质基岩潜山储层特征[J]. 石油学报, 2015, 36(8): 897-904, 925. |
[6] | 王昕, 周心怀, 徐国胜, 等. 渤海海域蓬莱9-1花岗岩潜山大型油气田储层发育特征与主控因素[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5, 36(2): 262-270. |
[7] | 李军, 薛培华, 张爱卿, 等.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段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 石油学报, 2008, 29(3): 329-335. |
[8] | 余淳梅, 郑建平, 唐勇, 等. 准噶尔盆地五彩湾凹陷基底火山岩储集性能及影响因素[J]. 地球科学: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4, 29(3): 303-308. |
[9] | 王璞珺, 陈树民, 刘万洙, 等. 松辽盆地火山岩相与火山岩储层的关系[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3, 24(1): 18-23. |
[10] | 石昕, 戴金星, 赵文智. 深层油气藏勘探前景分析[J]. 中国石油勘探, 2005, 10(1): 1-10. |
[11] | 金春爽, 乔德武, 淡伟宁. 渤海湾盆地中、新生代火山岩分布及油气藏特征[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2, 33(1): 19-29, 36. |
[12] | 张朝军, 石昕, 吴晓智, 等.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油气富集条件及有利勘探领域预测[J]. 中国石油勘探, 2005, 10(1): 11-15. |
[13] | 陈振岩, 李军生, 张戈, 等. 辽河坳陷火山岩与油气关系[J].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6(3): 1-5, 97. |
[14] | 罗静兰, 邵红梅, 张成立. 火山岩油气藏研究方法与勘探技术综述[J]. 石油学报, 2003, 24(1): 31-38. |
[15] | 王璞珺, 陈崇阳, 张英, 等.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有效储层分布规律[J]. 天然气工业, 2015, 35(8): 10-18. |
[16] | 吴志雄, 王惠, 汤智灵, 等.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五八区石炭系—二叠系火山岩储层控制因素分析[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6): 1033-1039. |
[17] | 邱子刚, 周阳, 赵蕾, 等.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火山岩相及储层特征[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2, 34(8): 34-38, 164. |
[18] | 张善文. 准噶尔盆地哈拉阿拉特山地区风城组烃源岩的发现及石油地质意义[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3, 34(2): 145-152. |
[19] | 张震, 徐国盛, 袁海锋, 等. 准噶尔盆地哈山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3, 37(4): 39-46, 120-121. |
[20] | 张关龙, 张奎华, 王圣柱, 等. 哈拉阿拉特山石炭系裂缝发育特征及成藏意义[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6(3): 9-18. |
[21] | 张奎华, 林会喜, 张关龙, 等. 哈山构造带火山岩储层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9(2): 16-22. |
[22] | 于洪洲. 准西北缘哈山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J]. 地质力学学报, 2019, 25(2): 206-214. |
[23] | 何登发, 尹成, 杜社宽, 等. 前陆冲断带构造分段特征: 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裂构造带为例[J]. 地学前缘, 2004, 11(3): 91-101. |
[24] | 胡杨, 夏斌. 哈山地区构造演化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影响[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5(1): 35-42. |
[25] | 何登发, 管树巍, 张年富, 等. 准噶尔盆地哈拉阿拉特山冲断带构造及找油意义[J]. 新疆石油地质, 2006, 27(3): 267-269. |
[26] | 孙自明, 洪太元, 张涛. 新疆北部哈拉阿拉特山走滑-冲断复合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方向[J]. 地质科学, 2008, 43(2): 309-320. |
[27] | 朱宝清, 冯益民. 新疆西准噶尔板块构造及演化[J]. 新疆地质, 1994, 12(2): 91-105. |
[28] | 方世虎, 贾承造, 郭召杰, 等. 准噶尔盆地二叠纪盆地属性的再认识及其构造意义[J]. 地学前缘, 2006, 13(3): 108-121. |
[29] | 王圣柱, 吴倩倩, 程世伟, 等. 准噶尔盆地北缘哈山构造带油气输导系统与运聚规律[J]. 沉积学报, 2017, 35(2): 405-412. |
[30] | 王圣柱, 林会喜, 张奎华, 等. 准噶尔盆地北缘哈山构造带油气输导系统研究[J]. 特种油气藏, 2015, 22(6): 30-34, 142. |
[31] | 胡杨, 夏斌. 新疆北部哈山地区构造演化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初步分析[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2, 32(2): 52-58. |
[32] | 王圣柱, 吴倩倩, 宋梅远, 等. 断裂带内部结构及其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 以准噶尔盆地北缘哈山构造带为例[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 29(11): 1559-1567. |
[33] | FENG Y, COLEMAN R G, TILTON G, et al.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West Junggar region, Xinjiang, China[J]. Tectonics, 1989, 8(4): 729-752. |
[34] | 肖文交, 韩春明, 袁超, 等. 新疆北部石炭纪-二叠纪独特的构造-成矿作用: 对古亚洲洋构造域南部大地构造演化的制约[J]. 岩石学报, 2006, 22(5): 1062-1076. |
[35] | 毛治国, 邹才能, 朱如凯, 等. 准噶尔盆地石炭纪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意义[J]. 岩石学报, 2010, 26(1): 207-216. |
[36] | 焦小芹, 张关龙, 牛花朋, 等.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石炭系火山岩形成机制: 对准噶尔洋盆闭合时限的新启示[J]. 地学前缘, 2022, 29(4): 385-402. |
[37] | 薛雁, 林会喜, 张奎华, 等. 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模拟[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7, 41(5): 843-852. |
[38] | 李学良, 林会喜, 张奎华, 等. 哈山山前带构造特征及对下步勘探的启示[J]. 特种油气藏, 2018, 25(1): 20-24. |
[39] | 于洪洲.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拉阿拉特山前复杂构造带建模技术[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4, 25(增刊1): 91-97. |
[40] | 韩祥磊, 吴倩倩, 林会喜, 等. 准噶尔盆地北缘哈拉阿拉特山构造带油气输导系统类型及运聚模式[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6, 27(4): 609-618. |
[41] | 王杰青, 许淑梅, 任新成, 等. 准噶尔盆地腹部西侧侏罗系三工河组储层成岩作用及控制因素[J]. 石油学报, 2021, 42(3): 319-331. |
[1] | 刘冉, 朱贝, 邱楠生, 李亚, 王尉, 裴森奇.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成都-简阳地区火山碎屑岩格架的新类别划分、成因及其油气储集效应[J]. 地学前缘, 2024, 31(3): 337-351. |
[2] | 支倩, 任蕊, 段丰浩, 黄家瑄, 朱钊, 张新远, 李永军. 西准噶尔南部晚石炭世中-酸性火山岩成因机制及其对准噶尔洋闭合时限的约束[J]. 地学前缘, 2024, 31(3): 40-58. |
[3] | 李瑞磊, 杨立英, 朱建峰, 刘玉虎, 徐文, 李忠博, 樊薛沛, 冷庆磊, 张婷婷. 松辽盆地南部断陷层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主控因素[J]. 地学前缘, 2023, 30(4): 100-111. |
[4] | 李文强, 许伟, 田世洪. 俯冲洋壳流体交代岩石圈地幔:西藏中部南羌塘地体钾质火山岩Li-Pb同位素的证据[J]. 地学前缘, 2023, 30(4): 376-388. |
[5] | 张娟, 谢润成, 杨敏, 高志前, 王明, 张长建, 王虹. 塔河油田主体区下奥陶统小尺度缝洞体形成机制与分布预测[J]. 地学前缘, 2023, 30(4): 51-64. |
[6] | 王璐琳, 刘晓鸿, 张志光. 香港世界地质公园东平洲平洲组新发现火山岩的锆石U-Pb测年、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J]. 地学前缘, 2023, 30(2): 239-258. |
[7] | 谷文龙, 牛花朋, 张关龙, 王圣柱, 于洪洲, 焦小芹, 熊峥嵘, 周健. 乌伦古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J]. 地学前缘, 2023, 30(2): 296-305. |
[8] | 焦小芹, 张关龙, 牛花朋, 王圣柱, 于洪洲, 熊峥嵘, 周健, 谷文龙.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石炭系火山岩形成机制:对准噶尔洋盆闭合时限的新启示[J]. 地学前缘, 2022, 29(4): 385-402. |
[9] | 杨雅军, 杨晓平, 江斌, 汪岩, 庞雪娇. 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地层时空分布与蒙古—鄂霍茨克洋、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响应[J]. 地学前缘, 2022, 29(2): 115-131. |
[10] | 刘勇, 李廷栋, 肖庆辉, 张克信, 朱小辉, 丁孝忠. 洋板块地质研究进展[J]. 地学前缘, 2022, 29(2): 79-93. |
[11] | 张满郎, 郭振华, 张林, 付晶, 郑国强, 谢武仁, 马石玉. 四川安岳气田龙王庙组颗粒滩岩溶储层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J]. 地学前缘, 2021, 28(1): 235-248. |
[12] | 唐华风, 王寒非, BenKENNEDY, 张芯语, MarcosROSSETTI, AlanPatrickBISCHOFF, AndrewNICOL. 水下喷发火山碎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以新西兰Taranaki盆地中新世Kora火山为例[J]. 地学前缘, 2021, 28(1): 375-387. |
[13] | 朱强, 施珂, 吴礼彬, 江来利, 胡召齐, 徐生发, 翁望飞. 扬子板块新元古代中期的持续俯冲作用:来自南华纪岛弧火山岩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新证据[J]. 地学前缘, 2020, 27(4): 17-32. |
[14] | 牛花朋,王贵文,鲜本忠,付健伟,焦小芹,李洪娟. 深层火山碎屑熔岩形成机理及其指相意义研究:以松辽盆地庆深气田为例 [J]. 地学前缘, 2019, 26(6): 281-288. |
[15] | 韦天伟,康志强,杨锋,冉孟兰,李强,韦乃韶,刘迪, 曹延,陈欢,李岱鲜. 西藏拉萨地块西部赛利普地区捷嘎组火山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J]. 地学前缘, 2019, 26(2): 157-168.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