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前缘 ›› 2023, Vol. 30 ›› Issue (4): 100-111.DOI: 10.13745/j.esf.sf.2022.10.24
李瑞磊1(), 杨立英2,*(
), 朱建峰1, 刘玉虎1, 徐文1, 李忠博1, 樊薛沛1, 冷庆磊1, 张婷婷1
收稿日期:
2022-08-16
修回日期:
2022-09-21
出版日期:
2023-07-25
发布日期:
2023-07-07
通信作者:
*杨立英(1971—),女,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地震智能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应用的研究工作。E⁃mail: yangly@jlu.edu.cn
作者简介:
李瑞磊(1970-),男,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首席专家,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工作。E-mail: lirl.dbsj@sinopec.com
基金资助:
LI Ruilei1(), YANG Liying2,*(
), ZHU Jianfeng1, LIU Yuhu1, XU Wen1, LI Zhongbo1, FAN Xuepei1, LENG Qinglei1, ZHANG Tingting1
Received:
2022-08-16
Revised:
2022-09-21
Online:
2023-07-25
Published:
2023-07-07
摘要:
松辽盆地南部断陷层火石岭组中-基性火山岩广泛发育,是松辽盆地深层油气勘探的热点。本文通过宏观到微观多尺度综合分析,开展火山岩形成与分布、岩性岩相与火山机构类型、储集空间特征和油气成藏特征等方面研究,总结深层火山岩有效储层形成机制及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1)火石岭组中-基性火山岩分布广泛,多呈低幅丘状、多期叠置连片分布;火山岩主要发育3种岩相、7种亚相;发育“孔隙+缝网”复合型有效储集空间类型;(2)火山机构控制岩性、岩相分布,决定原生孔隙的形成与分布;构造作用、溶蚀作用利于构造裂缝及次生溶蚀孔缝的形成,是控制形成优质储层的关键因素;(3)优质储层和保存条件是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
中图分类号:
李瑞磊, 杨立英, 朱建峰, 刘玉虎, 徐文, 李忠博, 樊薛沛, 冷庆磊, 张婷婷. 松辽盆地南部断陷层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主控因素[J]. 地学前缘, 2023, 30(4): 100-111.
LI Ruilei, YANG Liying, ZHU Jianfeng, LIU Yuhu, XU Wen, LI Zhongbo, FAN Xuepei, LENG Qinglei, ZHANG Tingting. Volcanic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ontrol factors of rift depressions in southern Songliao Basin[J].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2023, 30(4): 100-111.
图1 松南断陷火山岩平面分布图及地层综合柱状图(据文献[30]修改)
Fig.1 (Left) Sketch map showing the planar distribution of volcanic rocks in rift depressions, southern Songlian Basin, and (right) composite stratigraphic column for the region. Modified after [30].
图2 松南断陷火石岭组火山岩岩性、岩相井-震联合识别图版
Fig.2 Composite diagram showing typical volcanic rock lithology, thin section and charts for lithofacies identification for andesite (top panel), crystal tuff (middle panel) and tuffite (lower panels) from the Huoshiling Formation
![]() |
表1 火石岭组火山岩储层岩性、岩相特征及其识别特征统计表
Table 1 Summary of lithology, lithofacies and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olcanic reservoirs of the Huoshiling Formation
![]() |
种类 | 成 分 | 火山碎屑 岩占比 | 喷发 类型 | 基本 类型 | 岩性特征 | 岩相特征 | 储集空 间特征 | 测井孔渗 | 实测物性 | 有利储 层分布 | 典型 井 |
---|---|---|---|---|---|---|---|---|---|---|---|
火山 碎屑 岩型 火山 机构 | 中 基 性 | >80% | 中心 式喷 发 | 无锥/ 单锥/ 多锥 | 火山碎屑岩和碎屑熔岩为主,发育少量熔岩 | 爆发相为主,喷溢相次之,火山沉积相较另两种火山机构发育 | 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晶间炸裂缝、构造裂缝 | 孔隙度:1.4%~6.9%,均值2.9% 渗透率:0.01~0.39 mD,均值0.03 mD | 孔隙度:0.25%~7.02%,均值1.55% 渗透率:0.018~61.938 mD,均值0.033 mD | 爆发相 热碎屑 流、热 基浪亚 相 | C2 井 |
熔岩 型火 山机 构 | 中 基 性 | <10% | 裂隙 式中 心式 喷发 | 无锥/ 单锥/ 多锥 | 熔岩为主,碎屑熔岩次之,少量火山碎屑岩 | 喷溢相为主,爆发次之,侵出相较另两种火山机构发育,火山沉积相欠发育 | 气孔、杏仁体内孔、构造缝、节理缝 | 孔隙度:3%~5.1%,均值3.8% 渗透率:0.02~0.08 mD,均值0.03 mD | 孔隙度:1.38%~4.39%,均值3.56% 渗透率:0.013~0.023 mD,均值0.015 mD | 喷发单 元顶部 | C1 井 |
复合 型火 山机 构 | 中 基 性 | 10%~ 80% | 中心 式喷 发 | 单锥/ 多锥 | 以火山碎屑熔岩和熔岩为主 | 喷溢相和爆发相均发育,火山通道相和侵出相占的比例较小,发育少量火山沉积相 | 气孔、杏仁体内孔、角砾间孔、晶间孔、溶蚀孔、隐爆缝、构造裂缝、节理缝 | 孔隙度:2.2%~10%,均值3.95% 渗透率:0.01~0.95 mD,均值0.02 mD | 孔隙度:0.26%~3.21%,均值1.51% 渗透率:0.028~1.586 mD,均值0.031 mD | 爆发相 及喷发 单元顶 部 | C3 井、 C5 井 |
表2 松南断陷层火山机构类型、特征及其优势储层分布
Table 2 Volcanic structural types/characteristics, reservoir properties and distribution of dominant reservoirs in rift depressions, southern Songliao Basin
种类 | 成 分 | 火山碎屑 岩占比 | 喷发 类型 | 基本 类型 | 岩性特征 | 岩相特征 | 储集空 间特征 | 测井孔渗 | 实测物性 | 有利储 层分布 | 典型 井 |
---|---|---|---|---|---|---|---|---|---|---|---|
火山 碎屑 岩型 火山 机构 | 中 基 性 | >80% | 中心 式喷 发 | 无锥/ 单锥/ 多锥 | 火山碎屑岩和碎屑熔岩为主,发育少量熔岩 | 爆发相为主,喷溢相次之,火山沉积相较另两种火山机构发育 | 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晶间炸裂缝、构造裂缝 | 孔隙度:1.4%~6.9%,均值2.9% 渗透率:0.01~0.39 mD,均值0.03 mD | 孔隙度:0.25%~7.02%,均值1.55% 渗透率:0.018~61.938 mD,均值0.033 mD | 爆发相 热碎屑 流、热 基浪亚 相 | C2 井 |
熔岩 型火 山机 构 | 中 基 性 | <10% | 裂隙 式中 心式 喷发 | 无锥/ 单锥/ 多锥 | 熔岩为主,碎屑熔岩次之,少量火山碎屑岩 | 喷溢相为主,爆发次之,侵出相较另两种火山机构发育,火山沉积相欠发育 | 气孔、杏仁体内孔、构造缝、节理缝 | 孔隙度:3%~5.1%,均值3.8% 渗透率:0.02~0.08 mD,均值0.03 mD | 孔隙度:1.38%~4.39%,均值3.56% 渗透率:0.013~0.023 mD,均值0.015 mD | 喷发单 元顶部 | C1 井 |
复合 型火 山机 构 | 中 基 性 | 10%~ 80% | 中心 式喷 发 | 单锥/ 多锥 | 以火山碎屑熔岩和熔岩为主 | 喷溢相和爆发相均发育,火山通道相和侵出相占的比例较小,发育少量火山沉积相 | 气孔、杏仁体内孔、角砾间孔、晶间孔、溶蚀孔、隐爆缝、构造裂缝、节理缝 | 孔隙度:2.2%~10%,均值3.95% 渗透率:0.01~0.95 mD,均值0.02 mD | 孔隙度:0.26%~3.21%,均值1.51% 渗透率:0.028~1.586 mD,均值0.031 mD | 爆发相 及喷发 单元顶 部 | C3 井、 C5 井 |
图4 熔岩型火山机构(C1井)地层含油气显示厚度与距顶面距离关系图
Fig.4 Relationship between apparent thickness of oil-bearing strata and stratum depth in lava-type volcanic structure (well C1)
成岩作用阶段 | 储集空间类型 | 成岩作用 | 对储层 影响 | 特征 | 主要岩性 | 典型 照片 | ||
---|---|---|---|---|---|---|---|---|
早期成 岩作用 | 冷却固 结成岩 | 原生 孔隙 | 原生气孔 | 挥发分溢 出作用 | 建设性 | 形态多样,多成椭圆形 | 熔岩,角砾岩, 集块岩 | |
杏仁体内孔 | 准同生期 热液沉淀 | 杏仁体形态多样, 多为钙质充填 | 安山岩 | |||||
杏仁体收 缩缝 | 冷凝收缩 作用 | 杏仁体或挥发分与 基质成分差异 | 安山岩 | |||||
斑晶炸裂缝 | 斑晶炸碎 作用 | 熔浆喷发形成的上拱力 | 流纹岩 安山岩 | |||||
压实作用 | 粒间孔 | 压实胶结 作用 | 破坏性 | 火山碎屑颗粒通过压实和 重结晶作用形成的孔隙 | (沉)火山碎屑 (熔)岩 | |||
晚期成 岩作用 | 风化淋滤 和埋藏成岩 | 次生 孔隙 | 晶内溶蚀孔 | 溶蚀作用 | 建设性 | 晶体溶解、水解或交代形成的孔隙 | 斑晶发育火山岩 | |
基质溶蚀孔 | 溶蚀作用 | 基质中长石、火山玻璃、颗粒间 充填物等被溶蚀形成的孔隙 | 火山熔岩、火山 碎屑熔岩类 | |||||
杏仁体 溶蚀孔 | 溶蚀作用 | 杏仁体或裂缝充填物被 溶蚀形成的孔隙 | 杏仁体发育的 火山岩 | |||||
次生 裂缝 | 溶蚀缝 | 溶蚀作用 | 收缩缝被水解、溶解形成 | 各类火山岩 | ||||
构造缝 | 构造作用 | 构造应力作用 | 各类火山岩 | |||||
充填溶蚀 构造缝 | 构造作用 充填作用 溶蚀作用 | 构造裂缝被溶解扩 大所形成的缝隙 | 各类火山岩 |
表3 松南断陷层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及其特征统计表
Table 3 Summary of reservoir types and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in rift depressions, southern Songliao Basin
成岩作用阶段 | 储集空间类型 | 成岩作用 | 对储层 影响 | 特征 | 主要岩性 | 典型 照片 | ||
---|---|---|---|---|---|---|---|---|
早期成 岩作用 | 冷却固 结成岩 | 原生 孔隙 | 原生气孔 | 挥发分溢 出作用 | 建设性 | 形态多样,多成椭圆形 | 熔岩,角砾岩, 集块岩 | |
杏仁体内孔 | 准同生期 热液沉淀 | 杏仁体形态多样, 多为钙质充填 | 安山岩 | |||||
杏仁体收 缩缝 | 冷凝收缩 作用 | 杏仁体或挥发分与 基质成分差异 | 安山岩 | |||||
斑晶炸裂缝 | 斑晶炸碎 作用 | 熔浆喷发形成的上拱力 | 流纹岩 安山岩 | |||||
压实作用 | 粒间孔 | 压实胶结 作用 | 破坏性 | 火山碎屑颗粒通过压实和 重结晶作用形成的孔隙 | (沉)火山碎屑 (熔)岩 | |||
晚期成 岩作用 | 风化淋滤 和埋藏成岩 | 次生 孔隙 | 晶内溶蚀孔 | 溶蚀作用 | 建设性 | 晶体溶解、水解或交代形成的孔隙 | 斑晶发育火山岩 | |
基质溶蚀孔 | 溶蚀作用 | 基质中长石、火山玻璃、颗粒间 充填物等被溶蚀形成的孔隙 | 火山熔岩、火山 碎屑熔岩类 | |||||
杏仁体 溶蚀孔 | 溶蚀作用 | 杏仁体或裂缝充填物被 溶蚀形成的孔隙 | 杏仁体发育的 火山岩 | |||||
次生 裂缝 | 溶蚀缝 | 溶蚀作用 | 收缩缝被水解、溶解形成 | 各类火山岩 | ||||
构造缝 | 构造作用 | 构造应力作用 | 各类火山岩 | |||||
充填溶蚀 构造缝 | 构造作用 充填作用 溶蚀作用 | 构造裂缝被溶解扩 大所形成的缝隙 | 各类火山岩 |
图6 松南断陷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 A-SW17井4 382.17 m铸体薄片正交偏光照片,安山岩原生气孔;B-B215井3 225 m铸体薄片正交偏光照片,杏仁体收缩孔;C-YS3井4 159.37 m铸体薄片正交偏光照片,基质溶蚀孔,溶蚀裂缝沟通溶蚀孔隙;D-C1井4 473.4 m铸体薄片单偏光照片,晶内溶孔;E-YS3井4 159.37 m铸体薄片单偏光照片,安山岩岩屑粒内溶孔;F-B215井3 225 m铸体薄片单偏光照片,杏仁体溶蚀孔;G-YS3井4 159.37 m铸体薄片单偏光照片,充填溶蚀构造缝、粒间孔;H-C5井4 634.51 m铸体薄片单偏光照片,构造裂缝穿切安山岩岩屑;I-YS3井4 324.6 m铸体薄片正交偏光照片,石英斑晶炸裂缝。
Fig.6 Reservoir types in rift depressions, southern Songliao Basin
井号 | 裂缝类型 | 裂缝密度/(m·m-2) | 测井孔隙度/% | 测井渗透率/mD |
---|---|---|---|---|
C1 | 高角度裂缝、水平缝 | 0.25 | 3~5.7/3.9 | 0.02~0.16/0.05 |
C2 | 构造溶蚀缝、层理缝 | 0.33 | 4.7~7.9/6.4 | 0.1~0.66/0.29 |
C3 | 水平缝、层理缝 | 0.46 | 5.4~8.8/6.8 | 0.27~4.05/1.33 |
C5 | 隐爆缝、水平缝 | 0.3 | 2.4~7/4.3 | 0.01~0.1/0.04 |
表4 研究区火山岩裂缝类型及其相关参数统计表
Table 4 Statistics of volcanic rock fractures and relevant well parameters in the study area
井号 | 裂缝类型 | 裂缝密度/(m·m-2) | 测井孔隙度/% | 测井渗透率/mD |
---|---|---|---|---|
C1 | 高角度裂缝、水平缝 | 0.25 | 3~5.7/3.9 | 0.02~0.16/0.05 |
C2 | 构造溶蚀缝、层理缝 | 0.33 | 4.7~7.9/6.4 | 0.1~0.66/0.29 |
C3 | 水平缝、层理缝 | 0.46 | 5.4~8.8/6.8 | 0.27~4.05/1.33 |
C5 | 隐爆缝、水平缝 | 0.3 | 2.4~7/4.3 | 0.01~0.1/0.04 |
图9 松南断陷层火山岩成藏要素耦合联动过程示意图
Fig.9 Schematic diagram showing coupled evolutionary processes of volcanic reservoir-forming elements in rift depressions, southern Songliao Basin
[1] | 贾承造, 赵文智, 邹才能, 等. 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34(3): 257-272. |
[2] | 王璞珺, 衣健, 陈崇阳, 等. 火山地层学与火山架构: 以长白山火山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 43(2): 319-339. |
[3] |
罗静兰, 邵红梅, 张成立. 火山岩油气藏研究方法与勘探技术综述[J]. 石油学报, 2003, 24(1): 31-38.
DOI |
[4] | 金强. 裂谷盆地生油层中火山岩及其矿物与有机质的相互作用: 油气生成的催化和加氢作用研究进展及展望[J]. 地球科学进展, 1998, 13(6): 542-546. |
[5] | 王璞珺, 吴河勇, 庞颜明, 等. 松辽盆地火山岩相: 相序、相模式与储层物性的定量关系[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6, 36(5): 805-812. |
[6] | PETFORD N, MCCAFFREY K J W. Hydrocarbons in crystalline rocks[M]. London: Geological Society, 2003. |
[7] | 王文广, 郑民, 卢双舫, 等. 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气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区[J].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5, 39(4): 45-53, 78. |
[8] | 侯连华, 罗霞, 王京红, 等. 火山岩风化壳及油气地质意义: 以新疆北部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为例[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3, 40(3): 257-265, 274. |
[9] |
SCHUTTER S R. Hydrocarbon occurrence and exploration in and around igneous rocks[J]. Geological Society, London, Special Publications, 2003, 214(1): 7-33.
DOI URL |
[10] |
KONING T. Oil and gas production from basement reservoirs:examples from Indonesia, USA and Venezuela[J]. Geological Society, London, Special Publications, 2003, 214(1): 83-92.
DOI URL |
[11] |
POTTER J, KONNERUO-MADSEN J. A review of the occurrence and origin of abiogenic hydrocarbons in igneous rocks[J]. Geological Society, London, Special Publications, 2003, 214(1): 151-173.
DOI URL |
[12] |
FENG Z Q. Volcanic rocks as prolific gas reservoir: a case study from the Qingshen gas field in the Songliao Basin, NE China[J].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2008, 25(4/5): 416-432.
DOI URL |
[13] |
MAGARA K. Volcanic Reservoir rocks of northwestern Honshu Island, Japan[J]. Geological Society, London, Special Publications, 2003, 214(1): 69-81.
DOI URL |
[14] | WUC Z, GU L X, ZHANG Z Z, et al.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s associated with volcanic and subvolcanic intrusive rocks: examples in Mesozoic-Cenozoic Basins of eastern China[J]. AAPG Bulletin, 2006, 90(1): 137-147. |
[15] | 赵文智, 邹才能, 冯志强, 等.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气藏地质特征及评价技术[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35(2): 129-142. |
[16] | 刘嘉麒, 孟凡超. 火山作用与油气成藏[J]. 天然气工业, 2009, 29(8): 1-4, 129. |
[17] | 罗群, 刘为付, 郑德山. 深层火山岩油气藏的分布规律[J]. 新疆石油地质, 2001, 22(3): 196-198. |
[18] | 郭占谦. 火山作用与油气田的形成和分布[J]. 新疆石油地质, 2002, 23(3): 183-185, 176. |
[19] | 吴昌志, 顾连兴, 任作伟, 等.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火成岩油气藏成藏机制[J]. 地质学报, 2005, 79(4): 522-530. |
[20] | 吕炳全, 张彦军, 王红罡, 等.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火山岩油气藏的现状与展望[J]. 海洋石油, 2003, 23(4): 9-11. |
[21] | 牛嘉玉, 张映红, 袁选俊, 等.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火成岩石油地质研究、油气勘探前景及面临问题[J]. 特种油气藏, 2003, 10(1): 7-12, 21. |
[22] | 李思田, 路凤香, 林畅松, 等.中国东部及邻区中、 新生代盆地演化及地球动力学背景[M].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7. |
[23] | 伊培荣, 彭峰, 韩芸. 国外火山岩油气藏特征及其勘探方法[J]. 特种油气藏, 1998, 5(2): 65-70. |
[24] | 邹才能, 赵文智, 贾承造, 等. 中国沉积盆地火山岩油气藏形成与分布[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35(3): 257-271. |
[25] | 侯连华, 王京红, 邹才能, 等. 火山岩风化体储层控制因素研究: 以三塘湖盆地石炭系卡拉岗组为例[J]. 地质学报, 2011, 85(4): 557-568. |
[26] | 冯子辉, 朱映康, 张元高, 等. 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机构-岩相带的地震响应[J]. 地球物理学报, 2011, 54(2): 556-562. |
[27] | 毛治国, 邹才能, 朱如凯, 等. 准噶尔盆地石炭纪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意义[J]. 岩石学报, 2010, 26(1): 207-216. |
[28] | 冯子辉, 邵红梅, 童英. 松辽盆地庆深气田深层火山岩储层储集性控制因素研究[J]. 地质学报, 2008, 82(6): 760-768, 后插1. |
[29] | 付广, 王有功. 火山岩天然气成藏要素时空匹配及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以徐家围子地区深层为例[J]. 地球科学: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8, 33(3): 342-348. |
[30] | 苗长盛, 徐文, 刘玉虎, 等. 松辽盆地南部火山岩储层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0, 50(2): 635-643. |
[31] |
REN J Y, TAMAKI K, LI S T, et al. Late Mesozoic and Cenozoic rifting and its dynamic setting in eastern China and adjacent areas[J]. Tectonophysics, 2002, 344(3/4): 175-205.
DOI URL |
[32] | 王璞珺, 迟元林, 刘万洙, 等. 松辽盆地火山岩相: 类型、特征和储层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 33(4): 449-456. |
[33] | 唐华风, 王璞珺, 李瑞磊, 等. 松辽盆地断陷层火山机构类型及其气藏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 42(3): 583-589. |
[34] | 黄玉龙, 王璞珺, 冯志强, 等. 松辽盆地改造残留的古火山机构与现代火山机构的类比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7, 37(1): 65-72. |
[35] | 时应敏.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火山机构及天然气成藏特征研究[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 |
[36] | 陈建文, 王德发, 张晓东, 等.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相和火山机构分析[J]. 地学前缘, 2000, 7(4): 371-379. |
[37] |
王岩泉, 胡大千, 蔡国刚, 等.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火山岩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J]. 石油学报, 2013, 34(5): 896-904.
DOI |
[38] | 杨懋新. 松辽盆地断陷期火山岩的形成及成藏条件[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2, 21(5): 15-17, 67. |
[39] | 唐建仁, 刘金平, 谢春来, 等.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的火山岩分布及成藏规律[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1, 36(3): 345-351. |
[40] | 宋猛飞. 塔北奥陶系顶面古构造演化与油气关系研究[D]. 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 2018. |
[41] |
刘池洋, 黄雷, 赵俊峰, 等. 改造型盆地油气赋存-成藏理论体系纲要[J]. 地学前缘, 2022, 29(6): 84-108.
DOI |
[42] | 于英太. 二连盆地火山岩油藏勘探前景[J].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8(4): 9-19, 8. |
[43] |
赵贤正, 金凤鸣, 蒲秀刚, 等. 油气聚集链: 内涵、特征与勘探实践: 以渤海湾盆地冀中、黄骅坳陷为例[J]. 地学前缘, 2022, 29(6): 120-135.
DOI |
[44] |
郭彤楼. 多旋回盆地叠合-复合控藏在常规非常规天然气勘探中的实践[J]. 地学前缘, 2022, 29(6): 109-119.
DOI |
[45] | 郑常青, 王璞珺, 刘杰, 等. 松辽盆地白垩系火山岩类型与鉴别特征[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7, 26(4): 9-16. |
[1] | 刘冉, 朱贝, 邱楠生, 李亚, 王尉, 裴森奇.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成都-简阳地区火山碎屑岩格架的新类别划分、成因及其油气储集效应[J]. 地学前缘, 2024, 31(3): 337-351. |
[2] | 支倩, 任蕊, 段丰浩, 黄家瑄, 朱钊, 张新远, 李永军. 西准噶尔南部晚石炭世中-酸性火山岩成因机制及其对准噶尔洋闭合时限的约束[J]. 地学前缘, 2024, 31(3): 40-58. |
[3] | 周健, 林承焰, 刘惠民, 张奎华, 张关龙, 王千军, 于洪洲, 倪胜利, 牛花朋, 焦小芹, 刘姗. 准噶尔盆地哈山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火山岩储层发育机制研究[J]. 地学前缘, 2024, 31(2): 327-342. |
[4] | 李文强, 许伟, 田世洪. 俯冲洋壳流体交代岩石圈地幔:西藏中部南羌塘地体钾质火山岩Li-Pb同位素的证据[J]. 地学前缘, 2023, 30(4): 376-388. |
[5] | 王璐琳, 刘晓鸿, 张志光. 香港世界地质公园东平洲平洲组新发现火山岩的锆石U-Pb测年、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J]. 地学前缘, 2023, 30(2): 239-258. |
[6] | 谷文龙, 牛花朋, 张关龙, 王圣柱, 于洪洲, 焦小芹, 熊峥嵘, 周健. 乌伦古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J]. 地学前缘, 2023, 30(2): 296-305. |
[7] | 焦小芹, 张关龙, 牛花朋, 王圣柱, 于洪洲, 熊峥嵘, 周健, 谷文龙.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石炭系火山岩形成机制:对准噶尔洋盆闭合时限的新启示[J]. 地学前缘, 2022, 29(4): 385-402. |
[8] | 杨雅军, 杨晓平, 江斌, 汪岩, 庞雪娇. 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地层时空分布与蒙古—鄂霍茨克洋、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响应[J]. 地学前缘, 2022, 29(2): 115-131. |
[9] | 刘勇, 李廷栋, 肖庆辉, 张克信, 朱小辉, 丁孝忠. 洋板块地质研究进展[J]. 地学前缘, 2022, 29(2): 79-93. |
[10] | 唐华风, 王寒非, BenKENNEDY, 张芯语, MarcosROSSETTI, AlanPatrickBISCHOFF, AndrewNICOL. 水下喷发火山碎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以新西兰Taranaki盆地中新世Kora火山为例[J]. 地学前缘, 2021, 28(1): 375-387. |
[11] | 朱强, 施珂, 吴礼彬, 江来利, 胡召齐, 徐生发, 翁望飞. 扬子板块新元古代中期的持续俯冲作用:来自南华纪岛弧火山岩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新证据[J]. 地学前缘, 2020, 27(4): 17-32. |
[12] | 牛花朋,王贵文,鲜本忠,付健伟,焦小芹,李洪娟. 深层火山碎屑熔岩形成机理及其指相意义研究:以松辽盆地庆深气田为例 [J]. 地学前缘, 2019, 26(6): 281-288. |
[13] | 韦天伟,康志强,杨锋,冉孟兰,李强,韦乃韶,刘迪, 曹延,陈欢,李岱鲜. 西藏拉萨地块西部赛利普地区捷嘎组火山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J]. 地学前缘, 2019, 26(2): 157-168. |
[14] | 何文军,费李莹,阿布力米提·依明,杨海波,蓝文芳,丁靖,鲍海娟,郭文建. 准噶尔盆地深层油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分析[J]. 地学前缘, 2019, 26(1): 189-201. |
[15] | 欧波,魏启荣,许欢,王健,张敏,徐长君,金磊. 西藏南木林县格张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岩石成因[J]. 地学前缘, 2018, 25(6): 165-181.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