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雨晴, 邓尚, 张继标, 邱华标, 韩俊, 何松高. 塔里木盆地顺北及邻区走滑断裂体系差异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探讨[J]. 地学前缘, 2023, 30(6): 95-109. |
[2] |
李强, 吴建平. 中国大陆东南缘地壳厚度与泊松比及其构造意义[J]. 地学前缘, 2023, 30(5): 408-419. |
[3] |
程永志, 高锐, 卢占武, 李文辉, 王光文, 陈司, 吴国炜, 蔡玉国. 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造山带东段深部结构及其动力学过程[J]. 地学前缘, 2023, 30(5): 314-333. |
[4] |
侯啸林, 徐继尚, 姜兆霞, 曹立华, 张强, 李广雪, 王双, 翟科. 热带西太平洋沉积物的环境磁学特征对东亚冬季风的响应[J]. 地学前缘, 2022, 29(5): 23-34. |
[5] |
张向涛, 彭光荣, 王光增, 刘欣颖, 赵利, 杨悦, 占华旺, 于海洋, 马晓倩, 李三忠. 珠江口盆地惠州运动的断裂响应研究:以阳江东凹为例[J]. 地学前缘, 2022, 29(5): 161-175. |
[6] |
杨梓阳, 任登龙, 贺志鹏, 李学刚, 宋金明, 袁华茂, 段丽琴, 李宁, 张倩. 基于磷脂脂肪酸的热带西太平洋沉积物生源要素矿化过程探析[J]. 地学前缘, 2022, 29(4): 93-102. |
[7] |
张洋, 徐继尚, 李广雪, 刘勇. 西太平洋暖池冰期旋回中的类ENSO式演化及其驱动机制[J]. 地学前缘, 2022, 29(4): 168-178. |
[8] |
姚会强, 刘永刚, 张伙带, 梁东红, 任江波, 于淼, 邓希光, 何高文. 维嘉平顶海山富钴铁锰结壳空间分布特征:基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近海底观测资料的分析[J]. 地学前缘, 2021, 28(6): 331-342. |
[9] |
任江波, 邓义楠, 赖佩欣, 何高文, 王汾连, 姚会强, 邓希光, 刘永刚. 太平洋调查区多金属结核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J]. 地学前缘, 2021, 28(2): 412-425. |
[10] |
马骏, 宋金明, 李学刚, 袁华茂, 李宁, 段丽琴, 王启栋. 西太平洋Y3海山对营养盐的影响及其生态环境效应[J]. 地学前缘, 2020, 27(4): 322-331. |
[11] |
吴智平,刘雨晴,张杰,贾博,刘一鸣,段亮,张道军,裴健翔. 中国南海礼乐盆地新生代断裂体系的发育与演化[J]. 地学前缘, 2018, 25(2): 221-231. |
[12] |
赵淑娟,李三忠,索艳慧,郭玲莉,戴黎明,姜素华,汪刚. 黄海盆地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J]. 地学前缘, 2017, 24(4): 239-248. |
[13] |
何治亮, 高山林, 郑孟林. 中国西北地区沉积盆地发育的区域构造格局与演化[J]. 地学前缘, 2015, 22(3): 227-240. |
[14] |
邵济安, 张吉衡. 燕山地区早中生代陆壳的改造:兼论印支运动[J]. 地学前缘, 2014, 21(6): 302-309. |
[15] |
杨巍然,王杰,梁晓. 亚洲大地构造基本特征和演化规律[J]. 地学前缘, 2012, 19(5): 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