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伟, 胡瑞忠, 李秋立, 刘建中, 李献华. 右江盆地卡林型金矿成矿年代学研究进展[J]. 地学前缘, 2024, 31(1): 267-283. |
[2] |
贾儒雅,王涛,李康宁,程志中,薛建玲,林成贵,陈辉,刘铮. 西秦岭德乌鲁含矿岩体及其包体的岩石学成因和构造意义 [J]. 地学前缘, 2019, 26(5): 290-303. |
[3] |
兰浩圆,李三忠,李玺瑶,郭玲莉,索艳慧,李瑾,王鹏程,赵淑娟,于胜尧,刘博,郭润华. 华北东部印支期变形特征:对大陆深俯冲极性的启示[J]. 地学前缘, 2017, 24(4): 185-199. |
[4] |
杨兴科, 韩珂, 吴旭, 王北颖, 王新. 南秦岭陆内造山构造变形特征与演化:石泉—汉阴北部一带晚印支—燕山期构造变形分析[J]. 地学前缘, 2016, 23(4): 72-80. |
[5] |
张春雷, 查世新, 毕治国, 宫维莉, 夏琼, 马国明, 高雅. 华北地块南缘白大山群的层序、时代及地质意义[J]. 地学前缘, 2016, 23(4): 22-28. |
[6] |
彭渊,马寅生,刘成林,李宗星,孙娇鹏,邵鹏程. 柴北缘宗务隆构造带印支期花岗闪长岩地质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 地学前缘, 2016, 23(2): 206-221. |
[7] |
杨兴科, 刘渭, 何虎军, 屈翠侠, 晁会霞, 江万, 范阅, 于恒彬. 青海祁漫塔格景忍—虎头崖矿田地质与找矿:岩浆热力构造类型与构造岩相填图[J]. 地学前缘, 2015, 22(4): 104-112. |
[8] |
丁汝鑫, 邹和平, 劳妙姬, 杜晓东, 周永章, 曾长育. 钦杭结合带南段韧性剪切带印支期活动记录:以防城—灵山断裂带为例[J]. 地学前缘, 2015, 22(2): 79-85. |
[9] |
陶继华, 岑涛, 龙文国, 李武显. 华南印支期弱过铝质和强过铝质花岗岩中黑云母的矿物化学及其岩石成因制约[J]. 地学前缘, 2015, 22(2): 64-78. |
[10] |
许立青,李三忠,索艳慧,刘鑫,戴黎明,吴奇. 华北地块南部断裂体系新构造活动特征[J]. 地学前缘, 2013, 20(4): 75-87. |
[11] |
曲永强, 孟庆任, 马收先, 李林, 武国利. 华北地块北缘中元古界几个重要不整合面的地质特征及构造意义[J]. 地学前缘, 2010, 17(4): 112-127. |
[12] |
李涛 王宗秀. 华北上地壳构造单元划分[J]. 地学前缘, 2009, 16(4): 215-224. |
[13] |
张岳桥 徐先兵 贾东 舒良树.
华南早中生代从印支期碰撞构造体系向燕山期俯冲构造体系转换的形变记录[J]. 地学前缘, 2009, 16(1): 234-2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