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前缘 ›› 2014, Vol. 21 ›› Issue (2): 48-66.DOI: 10.13745/j.esf.2014.02.005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旋回地层学和天文年代学及其在中生代的研究现状

 黄春菊   

  1. 1. 中国地质大学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 武汉 430074
    2. 中国地质大学 教育部油气构造重点实验室, 湖北 武汉 430074
    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球科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 收稿日期:2013-12-16 修回日期:2014-01-25 出版日期:2014-03-15 发布日期:2014-03-15
  • 作者简介:黄春菊(1974—),女,教授,主要从事旋回地层学、天文年代学和全球变化的教学与科研工作。E-mail:huangcj@cug.edu.cn
  • 基金资助: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32201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1-072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2CB82200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UG110611)

  • Received:2013-12-16 Revised:2014-01-25 Online:2014-03-15 Published:2014-03-15

摘要:

地质年代的精确确定是我们认识地球演化历史和过程的关键,而如何提高地质年代的精度却一直是个尚待解决的科学难题。最近30年多年来,基于古气候学研究的天文旋回理论获得了普遍认可和广泛应用,尤其是成功应用于天文地质年代校准中。这种数字定年方法是通过天文调谐获得连续的高分辨率的地质年代,是对传统地质定年方法如古生物、古地磁以及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方法的一次革新。最新的国际地质年表The Geologic Time Scale 2012(简称GTS2012)中经过天文校准的地质年代已近100%覆盖了新生代,而中生代的天文年代校准还存在着很大挑战。目前应用稳定的405 ka的偏心率长周期对中生代地层进行天文地质年代校准,是国际地质年表从GTS2004到GTS2012的一个最大改进。文中将主要介绍天文旋回的基础理论和其在中生代的应用及其研究现状。

关键词: 天文旋回理论, 天文年代, 405 ka的偏心率长周期, 中生代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