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进江, 郑剑磊, 王海滨, 郭磊, 刘江, 戚国伟. 内蒙古大青山-盘羊山晚中生代-早新生代构造事件及其对华北北缘构造演化的启示[J]. 地学前缘, 2024, 31(1): 127-141. |
[2] |
任纪舜, 刘建辉, 朱俊宾. 中国东部中生代上叠造山系[J]. 地学前缘, 2024, 31(1): 142-153. |
[3] |
张念念, 范天来, 黄春菊, 张明望, 李钰淳, 韦露, 余克服. 西沙群岛琛科2井珊瑚礁钻孔天文年代标尺的建立及天文周期记录[J]. 地学前缘, 2023, 30(6): 436-450. |
[4] |
石巨业, 金之钧, 刘全有, 樊太亮, 高志前, 王宏语. 天文旋回在页岩油勘探及富有机质页岩地层等时对比中的应用[J]. 地学前缘, 2023, 30(4): 142-151. |
[5] |
朱伟林, 徐旭辉, 王斌, 曹倩, 陈春峰, 高顺莉, 冯凯龙, 付晓伟. 华南晚中生代陆弧迁移与海域盆地演化[J]. 地学前缘, 2022, 29(6): 277-290. |
[6] |
叶涛, 牛成民, 王德英, 王清斌, 代黎明, 陈安清. 渤海西南海域中生代构造演化、动力学机制及其对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启示[J]. 地学前缘, 2022, 29(5): 133-146. |
[7] |
李山, 吴怀春, 房强, 许俊杰, 时美楠. 华南泥盆-石炭系界线剖面旋回地层学研究[J]. 地学前缘, 2022, 29(3): 329-339. |
[8] |
杨雅军, 杨晓平, 江斌, 汪岩, 庞雪娇. 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地层时空分布与蒙古—鄂霍茨克洋、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响应[J]. 地学前缘, 2022, 29(2): 115-131. |
[9] |
陈国超, 裴先治, 李瑞保, 李佐臣, 裴磊, 刘成军, 陈有炘, 王盟, 高峰, 魏均启.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作用[J]. 地学前缘, 2020, 27(4): 33-48. |
[10] |
胡瑞忠, 陈伟, 毕献武, 付山岭, 尹润生, 肖加飞. 扬子克拉通前寒武纪基底对中生代大面积低温成矿的制约[J]. 地学前缘, 2020, 27(2): 137-150. |
[11] |
杜杨松, 曹毅, 秦新龙, 庞振山, 杜轶伦, 王功文. 皖赣沿江地区中生代壳幔相互作用与多成因夕卡岩成矿过程研究综述[J]. 地学前缘, 2020, 27(2): 165-181. |
[12] |
李刚, 蒋职权, 邵学峰, 高万里, 刘正宏. 医巫闾山中—晚侏罗世构造变形与同构造花岗岩的耦合关系[J]. 地学前缘, 2019, 26(2): 72-91. |
[13] |
朱弟成,王青,赵志丹,牛耀龄,侯增谦,潘桂棠,莫宣学. 大陆边缘弧岩浆成因与大陆地壳形成[J]. 地学前缘, 2018, 25(6): 67-77. |
[14] |
颜丹平,邱亮,陈峰,李林,赵磊,杨文心,张翼西. 华南地块雪峰山中生代板内造山带构造样式及其形成机制[J]. 地学前缘, 2018, 25(1): 1-13. |
[15] |
张永清,凌文黎,张军波,段瑞春,任邦方,杨红梅. 沂沭断裂带中生代青山群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岩石成因[J]. 地学前缘, 2017, 24(6): 11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