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前缘 ›› 2025, Vol. 32 ›› Issue (4): 453-470.DOI: 10.13745/j.esf.sf.2025.2.1
刘冰雷1,2(), 赵永刚1,2,*(
), 张银涛3, 周飞3, 谢舟3, 姚超3, 尹帅1,2, 丁留洋1,2, 赵龙飞3, 孙冲3
收稿日期:
2024-12-27
修回日期:
2025-02-14
出版日期:
2025-07-25
发布日期:
2025-08-04
通信作者:
*赵永刚(1976—),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碳酸盐岩储层精细描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 作者简介:
刘冰雷 (1996—),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碳酸盐岩沉积与油区构造解析的研究工作。E-mail: bboy121elegant@163.com
基金资助:
LIU Binglei1,2(), ZHAO Yonggang1,2,*(
), ZHANG Yintao3, ZHOU Fei3, XIE Zhou3, YAO Chao3, YIN Shuai1,2, DING Liuyang1,2, ZHAO Longfei3, SUN Chong3
Received:
2024-12-27
Revised:
2025-02-14
Online:
2025-07-25
Published:
2025-08-04
摘要:
塔里木盆地北部坳陷走滑断裂发育,是阿满过渡带东部奥陶系碳酸盐岩断控储层发育的关键。从19号走滑断裂带断控油藏描述和油藏开发的实际需要出发,以三维地震和奥陶系地质信息为基础,具体分析了19号走滑断裂带的分层变形特征、分段变形特征、活动性特征、活动期次和断裂的演化过程,重点研究了该走滑断裂带的控储意义。研究结果如下所述。(1)19号走滑断裂带可划分为4个构造层,自下而上依次为寒武系盐下构造层、中寒武统膏盐岩构造层、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构造层和志留系碎屑岩构造层。(2)根据断裂走向和奥陶系碳酸盐岩顶面断裂的组合特征划分为马尾段、斜列段、辫状段、叠覆段和线性段。(3)中下奥陶统19号走滑断裂带整体活动性较强,断裂变形幅度大,该走滑断裂带可划分出7个张扭段、7个压扭段和3个平移段;该走滑断裂带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加里东早期和加里东中期为该断裂带主要活动关键期。(4)该走滑断裂带不同平面分段样式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不同,辫状段和叠覆段储层发育相对较好,马尾段、斜列段和线性段储层发育相对较差;剖面构造样式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明显,张扭段利于形成大规模储层,压扭段利于储层发育,平移段发育的储层规模有限;该走滑断裂带平面分段样式与剖面构造样式叠合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造成同一条断裂带不同叠合段的油气藏规模有明显差异。(5)该走滑断裂带的分层变形、平面分段样式、活动性和剖面构造样式共同造成了同条断裂带不同部位储层发育程度的差异。研究意义:该研究为走滑断裂断控储层纵向发育规律和连通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走滑构造基础,也为深入研究走滑断裂断控储层的控储意义提供了重要借鉴。
中图分类号:
刘冰雷, 赵永刚, 张银涛, 周飞, 谢舟, 姚超, 尹帅, 丁留洋, 赵龙飞, 孙冲. 塔里木盆地阿满过渡带东部19号走滑断裂构造解析及控储意义[J]. 地学前缘, 2025, 32(4): 453-470.
LIU Binglei, ZHAO Yonggang, ZHANG Yintao, ZHOU Fei, XIE Zhou, YAO Chao, YIN Shuai, DING Liuyang, ZHAO Longfei, SUN Chong. Structural analysis and reservoir-controlling significance of No.19 strike-slip fault in the eastern Aman transition zone, Tarim Basin[J].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2025, 32(4): 453-470.
文章研究方法 | 研究内容 | 文献来源 | |
---|---|---|---|
几何学、运动学、 动力学特征 | 几何学 | 主要研究断裂浅层构造变形特征,深层构造变形特征;依据断裂走向划分断裂横向分段特征 | [ |
运动学 | 依据三维地震资料,研究走滑断裂滑移方向、断裂剪切方式,断裂断距升降幅度与破碎带宽度 | ||
动力学 | 基于板缘应力场、模拟实验,运用多学科动静态一体化分析方法,揭示塔里木盆地走滑断裂生长发育机制 | ||
断裂展布特征及 石油地质意义 | 断裂展布特征 | 从剖面形态和平面展布特征探讨走滑断裂构造样式,主次级断裂关系和断裂活动期次 | [ |
石油地质意义 | 走滑断裂纵向分层结构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平面分段对储层发育与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 | ||
断裂平面分段样式 及控储作用 | 羽状段 | 羽状段为应力集中区,区域内P型剪切和Y型剪切发育,裂缝较发育,为岩溶水提供通道 | [ |
马尾段 | 马尾段为应力分散区,分支断裂大量发育,区域内破碎带连接成片,储层发育较分散 | ||
辫状段 | 辫状段破碎带宽度较宽,破碎带规模大,裂缝大量发育,储层通过断裂相互连通 | ||
叠覆段 | 叠覆段分支断裂与主干断裂组合成拉分下掉段或挤压隆升段,区域内断裂活动较强,储层连片发育 | ||
线性段 | 线性段单一主干走滑断裂产状高陡直立,直插基底,通源性更强,储层沿断裂两侧呈零星分布 | ||
断裂剖面构造样式 及控储作用 | 张扭段 | 张扭段地震剖面显示同相轴呈较窄的拉张下掉形态,为负花状构造,主要以汇水区为主,有利于岩溶作用 | [ |
压扭段 | 压扭段地震剖面显示同相轴具有明显的挤压上拱特征,为正花状构造,破碎带宽度较宽,为岩溶水的分流区,储层发育较分散 | ||
平移段 | 平移段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发育直立型走滑断裂,两侧地层接触关系良好,垂直断距较小,储层发育于断裂两侧,储层规模有限 |
表1 塔里木盆地走滑断裂研究文献综述
Table 1 Research field of strike-slip fault in Tarim Basin
文章研究方法 | 研究内容 | 文献来源 | |
---|---|---|---|
几何学、运动学、 动力学特征 | 几何学 | 主要研究断裂浅层构造变形特征,深层构造变形特征;依据断裂走向划分断裂横向分段特征 | [ |
运动学 | 依据三维地震资料,研究走滑断裂滑移方向、断裂剪切方式,断裂断距升降幅度与破碎带宽度 | ||
动力学 | 基于板缘应力场、模拟实验,运用多学科动静态一体化分析方法,揭示塔里木盆地走滑断裂生长发育机制 | ||
断裂展布特征及 石油地质意义 | 断裂展布特征 | 从剖面形态和平面展布特征探讨走滑断裂构造样式,主次级断裂关系和断裂活动期次 | [ |
石油地质意义 | 走滑断裂纵向分层结构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平面分段对储层发育与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 | ||
断裂平面分段样式 及控储作用 | 羽状段 | 羽状段为应力集中区,区域内P型剪切和Y型剪切发育,裂缝较发育,为岩溶水提供通道 | [ |
马尾段 | 马尾段为应力分散区,分支断裂大量发育,区域内破碎带连接成片,储层发育较分散 | ||
辫状段 | 辫状段破碎带宽度较宽,破碎带规模大,裂缝大量发育,储层通过断裂相互连通 | ||
叠覆段 | 叠覆段分支断裂与主干断裂组合成拉分下掉段或挤压隆升段,区域内断裂活动较强,储层连片发育 | ||
线性段 | 线性段单一主干走滑断裂产状高陡直立,直插基底,通源性更强,储层沿断裂两侧呈零星分布 | ||
断裂剖面构造样式 及控储作用 | 张扭段 | 张扭段地震剖面显示同相轴呈较窄的拉张下掉形态,为负花状构造,主要以汇水区为主,有利于岩溶作用 | [ |
压扭段 | 压扭段地震剖面显示同相轴具有明显的挤压上拱特征,为正花状构造,破碎带宽度较宽,为岩溶水的分流区,储层发育较分散 | ||
平移段 | 平移段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发育直立型走滑断裂,两侧地层接触关系良好,垂直断距较小,储层发育于断裂两侧,储层规模有限 |
图1 塔里木盆地阿满过渡带走滑断裂分布及地层综合柱状图(据文献[22]修改)
Fig.1 Strike-slip fault distribution and stratigraphic comprehensive histogram of Aman transition zone in Tarim Basin. Modified after[22].
图2 阿满过渡带东部19号走滑断裂带分层变形特征(剖面位置见图3b) a—19号走滑断裂过AA'地震剖面;b—19号走滑断裂过BB'地震剖面;c—19号走滑断裂过CC'地震剖面;d—19号走滑断裂过DD'地震剖面;e—19号走滑断裂过EE'地震剖面。
Fig.2 Layere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o.19 strike-slip fault zone in eastern Aman transition zone (see Fig.3b for the profile locations)
图3 阿满过渡带东部19号走滑断裂带顺层相干切片 a—上寒武统底面相干切片;b—奥陶系鹰山组鹰二段底面相干切片;c—奥陶系一间房组顶面相干切片;d—志留系底面相干切片。
Fig.3 Bedding coherent slice of No.19 strike-slip fault zone in eastern Aman transition zone
图4 阿满过渡带东部19号走滑断裂带平面分段及发育模式(剖面位置见图3c) a—19号走滑断裂过FF'地震剖面和马尾段发育模式;b—19号走滑断裂过GG'地震剖面和斜列段发育模式;c—19号走滑断裂过HH'地震剖面和辫状段发育模式;d—19号走滑断裂过II'地震剖面和叠覆段发育模式;e—19号走滑断裂过JJ'地震剖面和线性段发育模式。
Fig.4 Plane segm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model of No.19 strike-slip fault zone in eastern Aman transition zone (see Fig.3c for the profile locations)
图5 阿满过渡带东部19号走滑断裂力学分段及断层活动性 a—上寒武统底面断裂活动;b—奥陶系鹰山组鹰二段底面断裂活动;c—奥陶系一间房组顶面断裂活动。
Fig.5 The mechanical segmentation and fault activity of No.19 strike-slip fault in the east of Aman transition zone
图6 阿满过渡带东部19号走滑断裂带活动期次划分(剖面位置见图3c) a—19号走滑断裂过KK'地震剖面;b—19号走滑断裂过LL'地震剖面;c—19号走滑断裂过MM'地震剖面;d—19号走滑断裂过NN'地震剖面。
Fig.6 Division of activity period of No.19 strike-slip fault zone in eastern Aman transition zone (see Fig.3c for the profile locations)
图7 阿满过渡带东部19号走滑断裂带多期发育模式 a—加里东早期断裂演化;b—加里东中期断裂演化;c—加里东晚期—海西期断裂演化。
Fig.7 The multi-stage development model of No.19 strike-slip fault zone in the eastern Aman transition zone
图8 阿满过渡带东部19号走滑断裂带平面分段及储层发育模式 a—马尾段储层发育模式;b—斜列段储层发育模式;c—辫状段储层发育模式;d—叠覆段储层发育模式;e—线性段储层发育模式。
Fig.8 Plane segmentation and reservoir development model of No.19 strike-slip fault zone in the eastern Aman transition zone
图10 阿满过渡带东部19号走滑断裂带剖面构造样式性质分类
Fig.10 Classification of structural style properties of No.19 strike-slip fault zone section in the eastern part of Aman transition zone
断裂叠合分段类型 | 断裂平面分段样式 | 剖面构造样式 | 走向 | 断裂活动性 | 代表井 | 累产量/t |
---|---|---|---|---|---|---|
平移马尾段 | 马尾段 | 平移段 | NE | 弱 | MS704 | 8 000 |
压扭斜列段 | 斜列段 | 强压扭段 | NNE | 强 | MS7-H6 | 1.0×104 |
压扭辫状段 | 辫状段 | 强压扭段 | SN | 强 | MS7 | 6.19×104 |
张扭辫状段 | 辫状段 | 强张扭段 | SN | 强 | MS701 | 3.73×104 |
压扭叠覆段 | 叠覆段 | 弱压扭段 | NNE | 中 | MS705-H10 | 1.26×104 |
张扭叠覆段 | 叠覆段 | 弱张扭段 | NNE | 中 | MS72 | 6.05×104 |
平移线性段 | 线性段 | 平移段 | NNE | 中 | MS707 | 1.38×104 |
表2 阿满过渡带东部19号走滑断裂带叠合控储要素统计
Table 2 Statistics of superimposed reservoir-controlling factors of No.19 strike-slip fault zone in eastern Aman transitional zone
断裂叠合分段类型 | 断裂平面分段样式 | 剖面构造样式 | 走向 | 断裂活动性 | 代表井 | 累产量/t |
---|---|---|---|---|---|---|
平移马尾段 | 马尾段 | 平移段 | NE | 弱 | MS704 | 8 000 |
压扭斜列段 | 斜列段 | 强压扭段 | NNE | 强 | MS7-H6 | 1.0×104 |
压扭辫状段 | 辫状段 | 强压扭段 | SN | 强 | MS7 | 6.19×104 |
张扭辫状段 | 辫状段 | 强张扭段 | SN | 强 | MS701 | 3.73×104 |
压扭叠覆段 | 叠覆段 | 弱压扭段 | NNE | 中 | MS705-H10 | 1.26×104 |
张扭叠覆段 | 叠覆段 | 弱张扭段 | NNE | 中 | MS72 | 6.05×104 |
平移线性段 | 线性段 | 平移段 | NNE | 中 | MS707 | 1.38×104 |
图11 阿满过渡带东部19号走滑断裂带典型井储层孔隙度反演剖面 a—过MS704井储层孔隙度反演剖面;b—过MS7-H6井储层孔隙度反演剖面;c—过MS7井储层孔隙度反演剖面;d—过MS701井储层孔隙度反演剖面;e—过MS705-H10井储层孔隙度反演剖面;f—过MS72井储层孔隙度反演剖面;g—过MS707井储层孔隙度反演剖面。
Fig.11 Reservoir porosity inversion profile of typical wells in No.19 strike-slip fault zone in eastern Aman transitional zone
[1] | WOODCOCK N H. The role of strike-slip fault systems at plate boundaries[J].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Series A), 1986, 317: 13-29. |
[2] | COOPER A F, NORRIS R J. Anatomy, 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slip rate of a plate-boundary thrust: the Alpine fault at Gaunt Creek, Westland, New Zealand[J].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 1994, 106(5): 627-633. |
[3] | 张婧, 李伟, 吴智平, 等. 郯庐断裂带渤南段构造特征及其控盆作用[J]. 地球科学, 2017, 42(9): 1549-1564. |
[4] | 乔秀夫, 张安棣. 华北块体、胶辽朝块体与郯庐断裂[J]. 中国地质, 2002, 29(4): 337-345. |
[5] | 谢皓, 刘彩彩, 张会平, 等. 新生代阿尔金断裂带的演化: 来自沿线盆地沉积记录的启示[J]. 岩石学报, 2022, 38(4): 1107-1125. |
[6] | 徐锡伟, 于贵华, 陈桂华, 等. 青藏高原北部大型走滑断裂带近地表地质变形带特征分析[J]. 地震地质, 2007, 29(2): 201-217. |
[7] |
李陈侠, 袁道阳, 杨虎, 等. 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分支断裂: 阿万仓断裂晚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J]. 地震地质, 2016, 38(1): 44-64.
DOI |
[8] | 马寅生, 施炜, 张岳桥, 等.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玛曲段活动特征及其东延[J]. 地质通报, 2005, 24(1): 30-35. |
[9] | LIN B, ZHANG X, XU X C, et al. Features and effects of basement faults on deposition in the Tarim Basin[J]. Earth-Science Reviews, 2015, 145: 43-55. |
[10] | WANG Z Y, GAO Z Q, FAN T L, et al.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hydrocarbon prediction for the SB5M strike-slip fault zone in the Shuntuo Low Uplift, Tarim Basin[J].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2020, 117: 104418. |
[11] | 黄诚. 叠合盆地内部小尺度走滑断裂幕式活动特征及期次判别: 以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为例[J]. 石油实验地质, 2019, 41(3): 379-389. |
[12] |
韩剑发, 苏洲, 陈利新, 等.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走滑断裂控储控藏作用及勘探潜力[J]. 石油学报, 2019, 40(11): 1296-1310.
DOI |
[13] | 邓尚, 李慧莉, 张仲培, 等. 塔里木盆地顺北及邻区主干走滑断裂带差异活动特征及其与油气富集的关系[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8, 39(5): 878-888. |
[14] | 邓尚, 刘雨晴, 刘军, 等. 克拉通盆地内部走滑断裂发育、演化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以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为例[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21, 45(6): 1111-1126. |
[15] |
邬光辉, 马兵山, 韩剑发, 等. 塔里木克拉通盆地中部走滑断裂形成与发育机制[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21, 48(3): 510-520.
DOI |
[16] | 张红波, 周雨双, 沙旭光, 等. 塔里木盆地顺北5号走滑断裂隆起段发育特征与演化机制[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3, 44(2): 321-334. |
[17] | 陈平, 能源, 吴鲜, 等. 塔里木盆地顺北5号走滑断裂带分层分段特征及构造演化[J]. 新疆石油地质, 2023, 44(1): 33-42. |
[18] | 刘雨晴, 邓尚. 板内中小滑移距走滑断裂发育演化特征精细解析: 以塔里木盆地顺北4号走滑断裂为例[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22, 51(1): 124-136. |
[19] | 罗彩明, 梁鑫鑫, 黄少英, 等.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走滑断裂的三层结构模型及其形成机制[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2, 43(1): 118-131, 148. |
[20] | 王珍, 唐大卿, 康志江, 等. 塔里木盆地顺北5号走滑断裂带中北段发育特征及控藏作用[J]. 地球科学, 2023, 48(11): 4117-4134. |
[21] | 宋兴国, 陈石, 谢舟, 等.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东部走滑断裂发育特征与油气成藏[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3, 44(2): 335-349. |
[22] | 王清华. 塔里木盆地17号走滑断裂带北段差异变形与演化特征[J]. 现代地质, 2023, 37(5): 1136-1145. |
[23] | CHEN S, ZHANG Y T, XIE Z, et al. Multi-stages of Paleozoic deformation of the fault system in the Tazhong Uplift, Tarim Basin, NW China: implications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J].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2024, 265: 106086. |
[24] | 漆立新.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隆起奥陶系碳酸盐岩超深层油气突破及其意义[J]. 中国石油勘探, 2016, 21(3): 38-51. |
[25] |
郑和荣, 胡宗全, 云露, 等. 中国海相克拉通盆地内部走滑断裂发育特征及控藏作用[J]. 地学前缘, 2022, 29(6): 224-238.
DOI |
[26] |
朱秀香, 赵锐, 赵腾. 塔里木盆地顺北1号断裂带走滑分段特征与控储控藏作用[J]. 岩性油气藏, 2023, 35(5): 131-138.
DOI |
[27] | 贾承造, 马德波, 袁敬一, 等. 塔里木盆地走滑断裂构造特征、形成演化与成因机制[J]. 天然气工业, 2021, 41(8): 81-91. |
[28] |
马德波, 邬光辉, 朱永峰, 等. 塔里木盆地深层走滑断层分段特征及对油气富集的控制: 以塔北地区哈拉哈塘油田奥陶系走滑断层为例[J]. 地学前缘, 2019, 26(1): 225-237.
DOI |
[29] |
王清华, 杨海军, 李勇, 等. 塔里木盆地富满大型碳酸盐岩油气聚集区走滑断裂控储模式[J]. 地学前缘, 2022, 29(6): 239-251.
DOI |
[30] | 冯建伟, 郭宏辉, 汪如军, 等. 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深层走滑断裂分段性成因机制[J]. 地球科学, 2023, 48(7): 2506-2519. |
[31] | 金峰, 朱秀香, 余一欣, 等.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13号走滑断裂带发育特征[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23, 47(1): 54-65. |
[32] | 曹自成, 唐大卿, 骆满嵩, 等.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中新生界断裂构造特征及演化[J]. 地质科技通报, 2023(1): 226-238. |
[33] | 李国会, 李世银, 李会元, 等. 塔里木盆地中部走滑断裂系统分布格局及其成因[J]. 天然气工业, 2021, 41(3): 30-37. |
[34] |
江同文, 韩剑发, 邬光辉, 等.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断控复式油气聚集的差异性及主控因素[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20, 47(2): 213-224.
DOI |
[35] |
甄素静, 汤良杰, 李宗杰, 等. 塔中北坡顺南地区走滑断裂样式、变形机理及石油地质意义[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5, 26(12): 2315-2324.
DOI |
[36] | 何松高, 邓尚, 刘雨晴, 等. 克拉通内走滑断裂空间结构及派生构造新样式: 以塔里木盆地顺北12号断裂为例[J]. 地球科学, 2023, 48(6): 2136-2150. |
[37] |
云露, 邓尚. 塔里木盆地深层走滑断裂差异变形与控储控藏特征: 以顺北油气田为例[J]. 石油学报, 2022, 43(6): 770-787.
DOI |
[38] | 焦方正.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北东向走滑断裂带的油气勘探意义[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7, 38(5): 831-839. |
[39] | 马庆佑, 曹自成, 蒋华山, 等. 塔河—顺北地区走滑断裂带的通源性及其与油气富集的关系[J]. 海相油气地质, 2020, 25(4): 327-334. |
[40] | 张银涛, 陈石, 刘强, 等.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FⅠ19断裂发育特征及演化模式[J]. 现代地质, 2023, 37(2): 283-295. |
[41] | 熊昶, 沈春光, 赵星星, 等. 塔里木盆地走滑断裂分段性及控藏作用: 以FⅠ17断裂带为例[J]. 新疆石油地质, 2024, 45(4): 417-424. |
[42] | 王清华, 蔡振忠, 张银涛, 等. 塔里木盆地超深层走滑断控油气藏研究进展与趋势[J]. 新疆石油地质, 2024, 45(4): 379-386. |
[43] | 韩俊, 况安鹏, 能源, 等. 顺北5号走滑断裂带纵向分层结构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 新疆石油地质, 2021, 42(2): 152-160. |
[44] | 郑晓丽, 安海亭, 王祖君, 等. 塔北哈拉哈塘地区走滑断裂分段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J].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8, 45(2): 219-225. |
[45] | 李海英, 韩俊, 陈平, 等. 塔里木盆地顺北4号走滑断裂带变形特征及有利区评价[J]. 新疆石油地质, 2023, 44(2): 127-135. |
[46] | 汪如军, 王轩, 邓兴梁, 等. 走滑断裂对碳酸盐岩储层和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以塔里木盆地北部坳陷为例[J]. 天然气工业, 2021, 41(3): 10-20. |
[47] | 何治亮, 杨鑫, 高键, 等. 特提斯洋与古亚洲洋协同演化控制下的塔里木台盆区油气富集效应[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4, 45(3): 637-657. |
[48] | 云露, 朱秀香. 一种新型圈闭: 断控缝洞型圈闭[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2, 43(1): 34-42. |
[49] | 张继标, 张仲培, 汪必峰, 等. 塔里木盆地顺南地区走滑断裂派生裂缝发育规律及预测[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8, 39(5): 955-963, 1055. |
[50] | LAN X D, LÜ X X, ZHU Y M, et al. The geometry and origin of strike-slip faults cutting the Tazhong low rise megaanticline (central uplift, Tarim Basin, China) and their control on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in carbonate reservoirs[J]. 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5, 22: 633-645. |
[51] | SUN Q Q, FAN T L, GAO Z Q, et al. New insights on the geometry and kinematics of the Shunbei 5 strike-slip fault in the central Tarim Basin, China[J]. 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 2021, (150): 104400. |
[52] | 左亮, 能源, 黄少英, 等. 哈拉哈塘地区超深层走滑断裂构造变形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 现代地质, 2023, 37(2): 270-282. |
[53] | 林波, 云露, 李海英, 等. 塔里木盆地顺北5号走滑断层空间结构及其油气关系[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1, 42(6): 1344-1353, 1400. |
[54] | 何登发, 贾承造, 李德生, 等. 塔里木多旋回叠合盆地的形成与演化[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26(1): 64-77. |
[55] | 贾承造. 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规律[J]. 新疆石油地质, 1999, 20(3): 177-183. |
[56] |
田军, 杨海军, 朱永峰, 等.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成藏地质条件及勘探开发关键技术[J]. 石油学报, 2021, 42(8): 971-985.
DOI |
[57] | 邬光辉, 邓卫, 黄少英, 等. 塔里木盆地构造-古地理演化[J]. 地质科学, 2020, 55(2): 305-321. |
[58] |
彭军, 夏梦, 曹飞, 等. 塔里木盆地顺北一区奥陶系鹰山组与一间房组沉积特征[J]. 岩性油气藏, 2022, 34(2): 17-30.
DOI |
[59] | 姜海健, 陈强路, 乔桂林, 等. 塔里木盆地中东部中下奥陶统颗粒滩发育特征及分布[J]. 岩性油气藏, 2017, 29(5): 67-75. |
[60] | 杨海军, 邬光辉, 韩剑发, 等. 塔里木盆地走滑断裂构造解析[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22. |
[61] | 能源, 邬光辉, 黄少英, 等. 再论塔里木盆地古隆起的形成期与主控因素[J]. 天然气工业, 2016, 36(4): 27-34. |
[62] | 邬光辉, 陈鑫, 马兵山, 等. 塔里木盆地晚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板块构造环境及其构造-沉积响应[J]. 岩石学报, 2021, 37(8): 2431-2441. |
[63] | 安海亭, 李海银, 王建忠, 等. 塔北地区构造和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9, 33(1): 142-147. |
[64] | 闫磊, 李明, 潘文庆. 塔里木盆地二叠纪火成岩分布特征: 基于高精度航磁资料[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4): 1843-1848. |
[65] | 林畅松, 李思田, 刘景彦, 等. 塔里木盆地古生代重要演化阶段的古构造格局与古地理演化[J]. 岩石学报, 2011, 27(1): 210-218. |
[66] | 李本亮, 管树巍, 李传新, 等.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凸起古构造演化与变形特征[J]. 地质论评, 2009, 55(4): 521-530. |
[67] | 何碧竹, 焦存礼, 许志琴, 等. 阿尔金-西昆仑加里东中晚期构造作用在塔里木盆地塘古兹巴斯凹陷中的响应[J]. 岩石学报, 2011, 27(11): 3435-3448. |
[68] | GOGONENKOV G N, TIMURZIEV A I. Strike-slip faults in the west Siberian basin: implications for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J]. Russian Geology and Geophysics, 2010, 51(3): 304-316. |
[69] | 杨学文, 韩剑发, 邬光辉, 等. 塔里木盆地走滑断裂控储控藏作用与油气富集规律[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22. |
[1] | 杨德彬, 高济元, 张恒, 蔡忠贤, 吕艳萍, 张娟, 汪彦.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大型岩溶暗河类型、发育特征及其形成条件[J]. 地学前缘, 2025, 32(4): 483-496. |
[2] | 陈如彪, 王玉满, 黄正良, 李维岭, 闫伟, 梁峰, 郭玮.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海相页岩裂缝孔隙发育特征与页岩气富集模式:以奥陶系乌拉力克组为例[J]. 地学前缘, 2024, 31(5): 46-60. |
[3] | 韩鹏远, 丁文龙, 杨德彬, 邓光校, 王震, 马海陇, 吕晶, 耿甜.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裂缝表征与主控因素分析[J]. 地学前缘, 2024, 31(5): 209-226. |
[4] | 李云涛, 丁文龙, 韩俊, 黄诚, 王来源, 孟庆修. 顺北地区走滑断裂带奥陶系碳酸盐岩裂缝分布预测与主控因素研究[J]. 地学前缘, 2024, 31(5): 263-287. |
[5] | 石司宇, 李毕松, 李让彬, 邹玉涛. 川东南地区典型走滑断裂带特征及断控缝洞型储层发育潜力[J]. 地学前缘, 2024, 31(5): 288-300. |
[6] | 谷雨, 吴俊, 樊太亮, 吕峻岭. 塔北-塔中地区中、下寒武统岩性组合与变形特征及其对油气输导影响[J]. 地学前缘, 2024, 31(5): 313-331. |
[7] | 金燕林, 张慧涛, 刘遥, 吉玉雯. 塔河油田层控岩溶型储集体发育特征及典型岩溶模式探讨[J]. 地学前缘, 2023, 30(6): 125-134. |
[8] | 马安来, 漆立新. 顺北地区四号断裂带奥陶系超深层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相态差异性成因[J]. 地学前缘, 2023, 30(6): 247-262. |
[9] | 朱秀香, 曹自成, 隆辉, 曾溅辉, 黄诚, 陈绪云.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走滑断裂带压扭段和张扭段油气成藏实验模拟及成藏特征研究[J]. 地学前缘, 2023, 30(6): 289-304. |
[10] | 曾帅, 邱楠生, 李慧莉, 马安来, 朱秀香, 贾京坤, 张梦霏.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超压差异分布研究[J]. 地学前缘, 2023, 30(6): 305-315. |
[11] | 段金宝, 潘磊, 石司宇, 姜振学, 李平平, 邹玉涛, 张文睿. 川东涪陵地区15号走滑断裂带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演化过程研究[J]. 地学前缘, 2023, 30(6): 57-68. |
[12] | 李映涛, 邓尚, 张继标, 林会喜, 刘雨晴, 邱华标, 黄诚, 刘大卫, 姚怿立. 深层致密碳酸盐岩走滑断裂带核带结构与断控储集体簇状发育模式:以塔里木盆地顺北4号断裂带为例[J]. 地学前缘, 2023, 30(6): 80-94. |
[13] | 刘雨晴, 邓尚, 张继标, 邱华标, 韩俊, 何松高. 塔里木盆地顺北及邻区走滑断裂体系差异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探讨[J]. 地学前缘, 2023, 30(6): 95-109. |
[14] | 李茜, 朱光有, 李婷婷, 艾依飞, 张岩, 王珊, 陈志勇, 田连杰. 塔里木盆地鹰山组白云岩成因与Mg同位素证据[J]. 地学前缘, 2023, 30(4): 352-375. |
[15] | 陈轩, 刘王涵, 鲍典, 张利萍, 陈立雄, 杨敏, 张娟, 李英菊, 李广业, 加玉锋. 塔河油田奥陶系古岩溶洞穴充填物时代鉴别特征及其储集意义[J]. 地学前缘, 2023, 30(4): 65-75.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