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七道, 李德宗, 李致伟, 王东晖, 于一帆, 朱星强, 蔡泉宇, 李明. 黔西北普底地区富锂黏土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 地学前缘, 2024, 31(4): 258-280. |
[2] |
刘持恒, 李子颖, 贺锋, 张字龙, 李振成, 凌明星, 刘瑞萍.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白垩统物源定量分析研究[J]. 地学前缘, 2024, 31(3): 80-99. |
[3] |
夏敦胜, 杨军怀, 王树源, 刘鑫, 陈梓炫, 赵来, 牛潇毅, 金明, 高福元, 凌智永, 王飞, 李再军, 王鑫, 贾佳, 杨胜利. 雅鲁藏布江流域风成沉积空间格局、沉积模式及其环境效应[J]. 地学前缘, 2023, 30(4): 229-244. |
[4] |
官玉龙, 陈亮, 姜兆霞, 李三忠, 肖春凤, 陈龙. 东北印度洋源汇过程及古环境与古季风演化[J]. 地学前缘, 2022, 29(5): 102-118. |
[5] |
雷子炎, 葛倩, 陈东, 张泳聪, 韩喜彬, 叶黎明, 边叶萍, 许冬. 中全新世以来西南极阿蒙森海沉积物来源和古气候意义[J]. 地学前缘, 2022, 29(4): 179-190. |
[6] |
由文智, 向芳, 黄恒旭, 杨坤美, 喻显涛, 丁力, 杨奇. 青藏高原东缘宜宾地区第四纪河流沉积物中铁质重矿物特征及物源意义[J]. 地学前缘, 2022, 29(4): 278-292. |
[7] |
董宏坤, 万世明, 刘畅, 赵德博, 曾志刚, 李安春. 南海北部晚中新世红绿韵律层成因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约束[J]. 地学前缘, 2022, 29(4): 42-54. |
[8] |
杨佳毅, 蒋富清, 颜钰, 郑昊, 常凤鸣. 上新世以来伊豆-小笠原海脊黏土矿物的来源与古气候意义[J]. 地学前缘, 2022, 29(4): 73-83. |
[9] |
S.K.KRIVONOGOV, T.I.KENSHINBAY, R.Kh.KURMANBAEV, B.S.KARIMOVA. 咸海演化的关键问题及其对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的重要启示[J]. 地学前缘, 2021, 28(6): 196-204. |
[10] |
颜茂都, 张大文, 李明慧. 思茅和呵叻盆地钾盐矿研究新进展和新认识[J]. 地学前缘, 2021, 28(6): 10-28. |
[11] |
邵春景, 胡欢, 尹宏伟, 苗忠英, 张雪飞, 李伟强, 夏芝广. 思茅盆地石盐矿物的原位元素含量特征对成矿模式的启示[J]. 地学前缘, 2021, 28(6): 66-78. |
[12] |
陈宁生, 田树峰, 张勇, 王政. 泥石流灾害的物源控制与高性能减灾[J]. 地学前缘, 2021, 28(4): 337-348. |
[13] |
王旭影, 姜在兴. 苏北盆地古近系阜三段物源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分析[J]. 地学前缘, 2021, 28(2): 376-390. |
[14] |
杜一帆, 朱筱敏, 高园, 李玲珑, 叶蕾, 李小冬, 刘强虎, 李成海, 赵铁东, 陈亚青. 饶阳凹陷蠡县斜坡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物源特征研究[J]. 地学前缘, 2021, 28(1): 115-130. |
[15] |
董艳蕾, 朱筱敏, 韦敏鹏, 李顺利, 赵瑞星, 贾天鹏, 关维锋, 张亚雄. 敦煌盆地五墩凹陷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体系分布[J]. 地学前缘, 2021, 28(1): 177-1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