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嘉文, 田世洪, 王玲. 镁同位素体系在重要地质过程中的应用[J]. 地学前缘, 2023, 30(3): 399-424. |
[2] |
陈欣, 王辉, 毛景文, 于淼, 乔建峰, 王治安. 东昆仑夏日哈木矿区热液型铅锌矿体成因及地质意义[J]. 地学前缘, 2023, 30(2): 347-369. |
[3] |
王跃, 苏尚国, 张旗, 周奇明, 张雅南. 内蒙古大井铜锡多金属矿床矿石中Cu-S同位素特征及成矿预测[J]. 地学前缘, 2022, 29(3): 319-328. |
[4] |
徐林刚, 付雪瑞, 叶会寿, 郑伟, 陈勃, 方正龙. 南秦岭地区下寒武统黑色页岩赋存的千家坪大型钒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环境[J]. 地学前缘, 2022, 29(1): 160-175. |
[5] |
王武名, 盛涛, 王丽娟, 董少波. 刚果(金)加丹加鲁苏西铜钴矿床S、C、O、Sr同位素特征及矿床成因[J]. 地学前缘, 2021, 28(6): 318-330. |
[6] |
洪双, 左仁广, 胡浩, 熊义辉, 王子烨. 磁铁矿元素地球化学大数据构建及其在矿床成因分类中的应用[J]. 地学前缘, 2021, 28(3): 87-96. |
[7] |
赵新福, 曾丽平, 廖旺, 李婉婷, 胡浩, 李建威.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玢岩铁矿研究新进展及对矿床成因的启示[J]. 地学前缘, 2020, 27(2): 197-217. |
[8] |
邓军, 王庆飞, 陈福川, 李龚健, 杨立强, 王长明, 张静, 孙祥, 舒启海, 和文言, 高雪, 高亮, 刘学飞, 郑远川, 邱昆峰, 薛胜超, 徐佳豪. 再论三江特提斯复合成矿系统[J]. 地学前缘, 2020, 27(2): 106-136. |
[9] |
刘家军, 翟德高, 王大钊, 高燊, 尹超, 柳振江, 王建平, 王银宏, 张方方. Au-(Ag)-Te-Se成矿系统与成矿作用[J]. 地学前缘, 2020, 27(2): 79-98. |
[10] |
李洪梁,李光明. 不同类型热液金矿床主成矿期黄铁矿成分标型特征[J]. 地学前缘, 2019, 26(3): 202-210. |
[11] |
漆家福, 吴景富, 马兵山, 全志臻, 能源. 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中段伸展构造模型及其动力学[J]. 地学前缘, 2019, 26(2): 203-221. |
[12] |
郑媛媛,张若愚,甘浩男,李弘珂,蒋浩,张雎易,刘俊来. 中下部地壳拆离断层带演化中的褶皱作用:以辽南变质核杂岩为例 [J]. 地学前缘, 2019, 26(2): 58-71. |
[13] |
任建业 , 庞雄, 雷超, 袁立忠, 刘军, 杨林龙. 被动陆缘洋陆转换带和岩石圈伸展破裂过程分析及其对南海陆缘深水盆地研究的启示[J]. 地学前缘, 2015, 22(1): 102-114. |
[14] |
王冠, 孙丰月, 李碧乐, 李世金, 赵俊伟, 奥琮, 杨启安. 东昆仑夏日哈木铜镍矿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J]. 地学前缘, 2014, 21(6): 381-401. |
[15] |
章永梅, 顾雪祥, 彭义伟, 郑硌, 张岩, 高海军, 董树义. 安哥拉Bonga碳酸岩型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 地学前缘, 2014, 21(5): 5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