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前缘 ›› 2013, Vol. 20 ›› Issue (2): 61-68.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砂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钟大康,祝海华,孙海涛,蔡超,姚泾利,刘显阳,邓秀芹,罗安湘   

  1.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学院, 北京 102249
    2. 中石油 长庆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陕西 西安 710018
  • 收稿日期:2012-12-20 修回日期:2013-01-20 出版日期:2013-03-15 发布日期:2013-03-15
  • 作者简介:钟大康(1961—),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储层地质学及沉积学研究。E-ail:zhongdakang@263.net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210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1CB201104)

  • Received:2012-12-20 Revised:2013-01-20 Online:2013-03-15 Published:2013-03-15

摘要:

大量岩石薄片、孔隙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与X衍射以及常规物性等分析资料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砂岩主要为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较低的长石质岩屑砂岩、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粗粒富含刚性颗粒的砂岩中,这类砂岩在埋藏过程中由于早期快速埋藏加之泥岩、板岩及千枚岩岩屑含量高,经历了强烈的压实作用,使其由原始孔隙度大约为39%降低至18.5%;此后发生石英颗粒次生加大及绿泥石胶结,使孔隙有一定程度的损失(大约3.5%);紧随其后的是方解石及白云石碳酸盐胶结,损失孔隙度5%;后来出现碳酸盐胶结物与长石及岩屑的溶蚀作用,新增加孔隙度4%~8%,最晚期的是含铁方解石和含铁白云石胶结充注溶蚀孔隙和部分原生孔隙。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陇东地区, 三叠系延长组,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