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前缘 ›› 2013, Vol. 20 ›› Issue (2): 132-139.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低渗透砂岩油藏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

杨伟伟,柳广弟,刘显阳,冯渊,独育国,程党性   

  1.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249
    2. 中国石油 长庆油田分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21
    3. 成都理工大学 能源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59  
  • 收稿日期:2012-10-19 修回日期:2012-12-20 出版日期:2013-03-15 发布日期:2013-03-15
  • 作者简介:杨伟伟(1985—),女,博士,从事油气成藏研究。E-mail:yangweiwei_850101@yahoo.com.cn
  • 基金资助: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项目(2011ZX05044,2011ZX0500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鄂尔多斯盆地大型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开发示范工程”项目(2008ZX05044 132)

  • Received:2012-10-19 Revised:2012-12-20 Online:2013-03-15 Published:2013-03-15

摘要:

低渗透油藏在国内外分布十分广泛,逐渐成为未来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领域。与常规油藏不同,低渗透砂岩油藏具有以下特征:(1)含油饱和度低,与储层物性关系复杂;(2)油水关系复杂,无明显的油水界面;(3)大面积广泛分布,受构造高低控制不明显;(4)距离源岩越远,石油富集程度越差。陇东地区延长组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成藏机理研究表明:低渗透砂岩储层排替压力较大,浮力很难驱动石油发生明显的运移,石油在优质烃源岩生烃作用产生的剩余压力驱动下,向上、向下连续充注进入邻近砂体,近源聚集,形成原生油藏;裂缝发育条件下,已聚集石油可在浮力驱动下沿裂缝进行垂向、侧向运移调整,远源成藏,形成次生油藏。综合石油成藏期次、裂缝特征及形成时间、储层孔隙演化史以及成藏动力演化等特征,建立了陇东地区延长组油藏的成藏模式:早期低熟油小规模充注模式、中期成熟油大规模充注成藏模式、晚期构造抬升调整成藏模式。其主要控制因素为源储大面积广泛接触奠定了低渗透砂岩储层石油富集的基础,优质烃源岩生排烃范围控制了原生油藏分布范围,裂缝发育特征控制了次生油藏分布部位。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油藏特征;成藏机理;成藏模式, 主控因素;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