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晓磊, 李伟甲, 陆杨, 李星宇, 张淑玉, 余和雨.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沉积物波分布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进展[J]. 地学前缘, 2023, 30(2): 81-95. |
[2] |
季春生, 贾永刚, 朱俊江, 胡乃利, 范智涵, 胡聪, 冯学志, 余和雨, 刘博. 深海海底边界层原位观测系统研发与应用[J]. 地学前缘, 2022, 29(5): 265-274. |
[3] |
窦衍光, 李清, 吴永华, 赵京涛, 孙呈慧, 蔡峰, 陈晓辉, 张勇, 范佳慧, 石学法. 冲绳海槽MIS6期以来底栖有孔虫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古海洋指示意义[J]. 地学前缘, 2022, 29(4): 84-92. |
[4] |
董宏坤, 万世明, 刘畅, 赵德博, 曾志刚, 李安春. 南海北部晚中新世红绿韵律层成因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约束[J]. 地学前缘, 2022, 29(4): 42-54. |
[5] |
贾永刚, 阮文凤, 胡乃利, 乔玥, 李正辉, 胡聪. 现代暖期气候变暖对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潜在影响[J]. 地学前缘, 2022, 29(4): 191-201. |
[6] |
王明健, 潘军, 高红芳, 黄龙, 李霞. 南海北部—东海南部中生代盆地演化与油气资源潜力[J]. 地学前缘, 2022, 29(2): 294-302. |
[7] |
孙启良, 解习农, 吴时国. 南海北部海底滑坡的特征、灾害评估和研究展望[J]. 地学前缘, 2021, 28(2): 258-270. |
[8] |
袁洁琼, 丁旋, 邹欣庆.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表层沉积物中底栖有孔虫埋葬群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 地学前缘, 2020, 27(6): 276-288. |
[9] |
苏新, 曲莹, 陈芳, 杨胜雄, 周洋, 崔鸿鹏, 于翀涵, 滕田田. 台西南深海底栖有孔虫及其5万年来冷泉微生境变迁记录[J]. 地学前缘, 2020, 27(6): 255-275. |
[10] |
茅晟懿,朱小畏,贾国东,吴能友. 长链烷基二醇及其指标在南海北部粤东沿海上升流地区的环境指示[J]. 地学前缘, 2018, 25(4): 285-298. |
[11] |
马云,孔亮,梁前勇,林进清,李三忠. 南海北部东沙陆坡主要灾害地质因素特征[J]. 地学前缘, 2017, 24(4): 102-111. |
[12] |
张光学,陈芳,沙志彬,梁金强,苏新,陆红锋. 南海东北部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演化地质过程[J]. 地学前缘, 2017, 24(4): 15-23. |
[13] |
张劼, 雷怀彦, 汪卫国, 郝赛赛, 龚楚君. 南海北部陆坡沉积物中硫酸盐浓度变化模型与硫酸盐甲烷界面(SMI)的计算[J]. 地学前缘, 2015, 22(4): 290-298. |
[14] |
陈建军,马艳萍,陈建中,孙贵宾.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形成的构造动力学背景[J]. 地学前缘, 2015, 22(3): 38-47. |
[15] |
张莉, 曾维军, 韦振权, 林珍, 雷振宇, 帅庆伟. 南海北部古构造格局对中、新生界发育的影响[J]. 地学前缘, 2014, 21(6): 254-2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