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姜作勤. 澳大利亚第二代填图野外数据采集的新进展: AGSO的野外数字记录本[J]. 中国区域地质, 1997(3): 112-113.
|
[2] |
姜作勤, 李友枝. 野外地质数据采集信息化的现状与特点[J]. 中国地质, 2001, 28(6): 41-46.
|
[3] |
姜作勤, 张明华. 野外地质数据采集信息化所涉及的主要技术及其进展[J]. 中国地质, 2001(2): 36-42.
|
[4] |
姜作勤. 地质工作信息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 地质通报, 2004(增刊2): 839-845.
|
[5] |
陈伟佳, 李明峰, 王永明, 等. 基于ArcPad的精细农田信息采集系统设计[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30): 15035-15037.
|
[6] |
KENNEDY R, MCLEMAN R, SAWADA M, et al. Use of smartphone technology for small-scale silviculture: a test of low-cost technology in eastern Ontario[J]. Small-scale Forestry, 2014, 13(1): 101-115.
|
[7] |
BOYAN B. Field data capture and manipulation using GSC Fieldlog v3.0[R]. Ottawa, Ontario, Canada: Geological Survey of Canada, 1997: 269.
|
[8] |
BOYAN B. Digital geological knowledge: from the field to the map to the internet: file Report 00-325[R]. State College: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2000.
|
[9] |
BROOME J, BRODARIC B, VILJOEN D, et al. The NATMAP digital geoscience data-management system[J]. Computers & Geosciences, 1993, 19(10): 1501-1516.
|
[10] |
GIARDINO M, PEROTTIL, LANFRANCOM, et al. GIS and geomatics for disaster management and emergency relief: a proactive response to natural hazards[J]. Applied Geomatics, 2012, 4(1): 33-46.
|
[11] |
董玉森, 刘强, 杨坤光, 等. RGMAP数字填图系统在周口店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地质教育, 2006(2): 92-95.
|
[12] |
方成名, 葛梦春, 张雄华, 等. RGMAP系统在1∶5万区调中的应用[J]. 新疆地质, 2004(1): 98-100.
|
[13] |
方成名, 葛梦春. RGMAP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方法及应用[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4(3): 251-254.
|
[14] |
顾延生, 张旺生, 朱云海, 等. 祁连山东南缘基于RGMAP的数字化地貌研究[J]. 地球科学: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3(4): 395-400.
|
[15] |
方成名, 葛梦春, 李超龄, 等. 数字填图技术理论基础[J]. 新疆地质, 2003(增刊): 7-11.
|
[16] |
余丰华, 吴冲龙, 刘刚. 基于移动GIS的野外地质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J]. 计算机应用, 2004(增刊): 82-84.
|
[17] |
张夏林, 师志龙, 吴冲龙, 等. 基于移动设备的野外地质大数据智能采集和可视化技术[J]. 地质科技通报, 2020, 39(4): 21-28.
|
[18] |
高飞. PDA+GPS与ArcPad支持下的野外考古数据采集[J].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21(2): 36-39.
|
[19] |
郭伟志. 森林资源矢量数据用于ArcPad移动端的制作方法及应用[J]. 林业科技通讯, 2015(12): 74-75.
|
[20] |
郭伟志. ArcPad软件在林地执法中的应用[J]. 林业资源管理, 2015(6): 165-167.
|
[21] |
夏正清, 谢艳玲. 基于ArcPad的地理国情普查外业调查系统开发[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4, 37(6): 101-104.
|
[22] |
来丽芳, 张岳, 方剑强. 基于嵌入式GIS的内外业一体化土地变更调查技术研究[J]. 测绘科学, 2011, 36(3): 100-101.
|
[23] |
贺振. 区域地质调查填图实习辅助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西安: 西北大学, 2006.
|
[24] |
杨星辰, 叶梦旎, 叶培盛, 等. 地质调查成果信息化建设方法探索-基于数字填图技术[J]. 地质力学学报, 2020, 26(2): 264-270.
|
[25] |
刘刚, 吴冲龙, 汪新庆. 计算机辅助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系统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03(1): 77-84.
DOI
|
[26] |
文广超, 郑伟. 计算机辅助地质填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13): 43-45.
|
[27] |
覃小锋, 周开华, 胡贵昂, 等. 在基于数字填图系统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修测中前人地质资料的利用与数据采集[J]. 地质通报, 2008(7): 986-994.
|
[28] |
朱凤丽. 区调中数字填图技术的操作流程及认识: 以路线地质调查为例[J].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2, 26(3): 290-292.
|
[29] |
田洋, 谢国刚, 王令占, 等. 数字填图系统中1∶5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立质量控制与操作技巧[J].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10(4): 77-82.
|
[30] |
潘泽伟, 肖业. 浅谈数字填图新技术的应用[J]. 企业导报, 2015(12): 57, 52.
|
[31] |
吕亚军, 秦李颗. 基于智能移动平台的矿产资源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J]. 矿山测量, 2009(1): 59-60, 80.
|
[32] |
孟月玥, 汪大明, 方洪宾, 等. 北斗一号/GPS双模手持终端野外遥感地质矿产查证系统设计[J]. 地质力学学报, 2012, 18(3): 235-241.
|
[33] |
邓岳川, 高德政. 基于GIS的矿产资源勘察信息系统的开发[J]. 测绘科学, 2006(3): 132-133, 8.
|
[34] |
王伟. 地下水资源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D]. 北京: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07.
|
[35] |
杜旋. GIS技术在水文地质领域的应用研究[J]. 中国金属通报, 2020(8): 287-288.
|
[36] |
王光明, 梁秀娟, 肖长来, 等. GIS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 吉林水利, 2009(6): 1-5.
|
[37] |
王灏瀚. 基于移动GIS的沈阳市水资源承载力与优化配置研究[D]. 沈阳: 沈阳建筑大学, 2017.
|
[38] |
中国地质调查局2020年将上线“地质云3.0”[J]. 黄金科学技术, 2020, 28(2): 263.
|
[39] |
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 “地质云3.0”正式上线服务[J].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21(3): 26.
|
[40] |
宋艳茹, 周树英, 薛白. 5G时代地质资料及地质工作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J]. 科技与创新, 2021(6): 179-181.
|
[41] |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2020年度地质调查十大进展2020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J]. 中国地质, 2021, 48(1): 2.
|
[42] |
梁萌, 郭盈宇, 冯斌, 等. 基于地质云的地球物理软件开发[C]// 第二届地球物理信息前沿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哈尔滨: 第二届地球物理信息前沿技术研讨会组委会, 2019: 3.
|
[43] |
张会琼, 白凌燕, 熊靓辉, 等. “地质云·北京有色”行业节点建设实践[J]. 矿产勘查, 2021, 12(4): 1056-1060.
|
[44] |
艾康. 移动定位技术原理[J]. 甘肃科技纵横, 2007(2): 39-40.
|
[45] |
刘春保. 2018年国外导航卫星发展综述[J]. 国际太空, 2019(2): 42-47.
|
[46] |
李广侠, 潘巍, 戴卫恒, 等.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现状及其产业发展综述[J]. 数字通信世界, 2009(9): 21-24.
|
[47] |
宁津生, 姚宜斌, 张小红.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发展综述[J]. 导航定位学报, 2013, 1(1): 3-8.
|
[48] |
张孟阳.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发展综述[J]. 国际太空, 2009(11): 27-31.
|
[49] |
李德仁. 论RS, GPS与GIS集成的定义、理论与关键技术[J]. 遥感学报, 1997(1): 64-68.
|
[50] |
张烁, 徐爱功, 孙贵博. 基于移动GIS的GPS定位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0, 19(7): 32-36.
|
[51] |
刘丽, 张礼中, 朱吉祥. 国内基于移动GIS的野外地质数据采集信息化研究现状[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5, 13(2): 343-348.
|
[52] |
王方雄, 吴边, 怡凯. 移动GIS的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07(6): 12-14, 18.
|
[53] |
刘海新, 刘惠德, 何虎军, 等. 移动GIS的发展及其应用[J]. 地理空间信息, 2005(4): 41-42.
|
[54] |
康铭东, 彭玉群. 移动GIS的关键技术与应用[J]. 测绘通报, 2008(9): 50-53, 69.
|
[55] |
李成名, 王继周, 刘勇. 移动GIS的原理、方法与实践[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4(11): 990-993.
|
[56] |
许颖, 魏峰远. 移动GIS关键技术及开发模式探讨[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08(4): 45-47.
|
[57] |
孔凡随, 邹学忠. 移动GIS关键技术及其应用[J]. 现代测绘, 2005(3): 44-46.
|
[58] |
刘丽. 基于DGSGIS的地下水资源调查野外数据采集桌面系统研发[D]. 北京: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5.
|
[59] |
樊静, 刘康, 田骊宁. 基于移动GIS的地下管线三维浏览系统设计与实现[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9, 42(6): 114-117.
|
[60] |
魏世轩. 基于移动GIS的违建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 地理空间信息, 2021, 19(1): 5, 55-57, 64.
|
[61] |
郭红.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环境影响预测及综合利用厂优化选址研究[D]. 深圳: 深圳大学, 2019.
|
[62] |
杨军杰. 基于Mobile GIS的新建铁路野外地质调查系统研究[J]. 铁道工程学报, 2019, 36(2): 15-20.
|
[63] |
任思思, 张禹, 郑磊, 等. 基于 ArcGIS Runtime SDK for Android 离线编辑关键技术应用研究[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7, 40(7): 123-125.
|
[64] |
潘伟锋. 基于移动GIS的外业采集系统研究与实现[J]. 华北自然资源, 2019(4): 66-68.
|
[65] |
崔铁军. 地理空间数据库原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6.
|
[66] |
余秋实, 邵燕林. 空间数据库的回归与发展趋势[J]. 地理空间信息, 2021, 19(11): 31-33.
|
[67] |
宋丽娜. 嵌入式数据库典型技术: SQLite和Berkeley DB的研究[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14): 173-175.
|
[68] |
王京谦, 万莅新. 开源嵌入式数据库BerkeleyDB和SQLite的比较[J].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05(2): 4.
|
[69] |
李云云. 浅析B/S和C/S体系结构[J]. 科学之友, 2011(1): 6-8.
|
[70] |
张友生, 陈松乔. C/S与B/S混合软件体系结构模型[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2, 38(23): 3.
|
[71] |
周怡宁, 高艳芳. 基于移动GIS的地球化学野外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物探与化探, 2024, 48(1): 201-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