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玲霞, 路睿, 谢文苹, 刘博, 王亚茹, 姚海慧, 蔺文静. 青藏高原东北部温泉分布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J]. 地学前缘, 2024, 31(6): 173-195. |
[2] |
马海陇, 杨德彬, 王震, 张娟, 巫波, 张世亮, 袁飞宇. 塔河油田走滑断裂与古岩溶耦合关系研究及其对奥陶系储层发育的影响[J]. 地学前缘, 2024, 31(5): 227-246. |
[3] |
曹建华, 杨慧, 黄芬, 张春来, 张连凯, 朱同彬, 周孟霞, 袁道先. 岩溶碳汇原理、过程与计量[J]. 地学前缘, 2024, 31(5): 358-376. |
[4] |
张春来, 杨慧, 黄芬, 邱成, 朱同彬. 亚热带季风区边缘坡立谷河流水化学特征及外源水的增汇效应:以广西马山县清波河流域为例[J]. 地学前缘, 2024, 31(5): 377-386. |
[5] |
黄思宇, 蒲俊兵, 潘谋成, 李建鸿, 张陶. 岩溶水库藻源性有机质来源对表层沉积物有机碳矿化过程的影响[J]. 地学前缘, 2024, 31(5): 387-396. |
[6] |
吴庆, 黄芬, 郭永丽, 肖琼, 孙平安, 杨慧, 白冰. 西南岩溶小流域水体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J]. 地学前缘, 2024, 31(5): 397-408. |
[7] |
孙彩云, 郑冰清, 李俊, 符洪铭, 孙荣卿, 刘红豪, 廖祖莹, 江红生, 吴振斌, 夏世斌, 王培. 沉水植物对岩溶碳汇稳定性影响研究[J]. 地学前缘, 2024, 31(5): 430-439. |
[8] |
李凤磊, 林承焰, 任丽华, 张国印, 关宝珠. 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多期断裂差异匹配控制下超深岩溶缝洞储层成藏特征[J]. 地学前缘, 2024, 31(4): 219-236. |
[9] |
吕良华, 王水. 耦合CO2脱气的岩溶地热水结垢趋势定量分析[J]. 地学前缘, 2024, 31(3): 402-409. |
[10] |
徐继山, 彭建兵, 隋旺华, 安海波, 李作栋, 徐文杰, 董培杰. 郯庐断裂转换段新沂地裂缝成生机理及构造意义[J]. 地学前缘, 2024, 31(3): 470-481. |
[11] |
廖舟, 李梅. 基于开源GemPy的城市地下空间三维隐式势场建模方法研究[J]. 地学前缘, 2024, 31(3): 482-497. |
[12] |
金燕林, 张慧涛, 刘遥, 吉玉雯. 塔河油田层控岩溶型储集体发育特征及典型岩溶模式探讨[J]. 地学前缘, 2023, 30(6): 125-134. |
[13] |
鲁鹏达, 李泽奇, 田腾振, 吴娟, 孙玮, 乔占峰, 王永生, 刘树根, 邓宾.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二段葡萄-花边结构成因及其对储层控制作用[J]. 地学前缘, 2023, 30(6): 14-31. |
[14] |
李毕松, 金民东, 朱祥, 代林呈, 杨毅. 川东北地区灯四段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J]. 地学前缘, 2023, 30(6): 32-44. |
[15] |
尤东华, 彭守涛, 何治亮, 刘永立, 韩俊, 肖重阳, 李映涛. 塔里木盆地阿-满过渡带北部深循环岩溶作用的范围与机制[J]. 地学前缘, 2023, 30(6): 69-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