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梦薇, 高亮, 赵越, 裴军令, 杨振宇, 郭晓倩, 胡新炜. 德雷克海峡打开与构造—古海洋—古气候演变[J]. 地学前缘, 2024, 31(6): 415-435. |
[2] |
李佩, 张春霞, 罗浩, 刘志成, 高战武. 青藏高原东南缘昭通盆地晚中新世到上新世古环境演化过程[J]. 地学前缘, 2024, 31(4): 326-339. |
[3] |
王成善, 高远, 王璞珺, 吴怀春, 吕庆田, 朱永宜, 万晓樵, 邹长春, 黄永建, 高有峰, 席党鹏, 王稳石, 贺怀宇, 冯子辉, 杨光, 邓成龙, 张来明, 王天天, 胡滨, 崔立伟, 彭诚, 余恩晓, 黄何, 杨柳, 毋正轩. 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白垩纪恐龙时代陆相地质记录[J]. 地学前缘, 2024, 31(1): 412-430. |
[4] |
刘永岗, 张铭, 林琪凡, 刘鹏, 胡永云. 古气候中的沙尘变化及其气候影响[J]. 地学前缘, 2022, 29(5): 285-299. |
[5] |
谭宁, 张仲石, 郭正堂, 王会军. 上新世热带海道变化影响东亚气候的模拟研究[J]. 地学前缘, 2022, 29(5): 310-321. |
[6] |
孙炜毅, 刘健, 严蜜, 宁亮. 全新世亚洲季风百年-千年尺度变化的模拟研究进展[J]. 地学前缘, 2022, 29(5): 342-354. |
[7] |
雷子炎, 葛倩, 陈东, 张泳聪, 韩喜彬, 叶黎明, 边叶萍, 许冬. 中全新世以来西南极阿蒙森海沉积物来源和古气候意义[J]. 地学前缘, 2022, 29(4): 179-190. |
[8] |
杨佳毅, 蒋富清, 颜钰, 郑昊, 常凤鸣. 上新世以来伊豆-小笠原海脊黏土矿物的来源与古气候意义[J]. 地学前缘, 2022, 29(4): 73-83. |
[9] |
颜茂都, 张大文, 李明慧. 思茅和呵叻盆地钾盐矿研究新进展和新认识[J]. 地学前缘, 2021, 28(6): 10-28. |
[10] |
雷华蕊,姜在兴,周红科. 早古近纪极热时期古气候演化分析:以东营凹陷为例[J]. 地学前缘, 2018, 25(4): 176-184. |
[11] |
李艳,曹新星,王丽,宋之光. 辽西下白垩统义县组烃类化合物氢同位素组成及古气候环境意义[J]. 地学前缘, 2017, 24(5): 416-426. |
[12] |
李波,石显耀,王艳,李顺,张江勇,田成静,李学杰,钟和贤. 西菲律宾海GX149柱状样沉积物磁学性质及其环境意义[J]. 地学前缘, 2017, 24(3): 341-349. |
[13] |
侯卫国,董海良,蒋宏忱,李高远,杨渐. 沉积物中古DNA在古生态、古环境和古气候研究中的应用[J]. 地学前缘, 2017, 24(2): 286-291. |
[14] |
高远,王成善,黄永建,胡滨. 大陆科学钻探开展古气候研究进展[J]. 地学前缘, 2017, 24(1): 229-241. |
[15] |
王永栋,田宁,蒋子堃,杨小菊,丁秋红. 中国中生代木化石研究新进展:多样性变化及古气候波动[J]. 地学前缘, 2017, 24(1): 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