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进江, 郑剑磊, 王海滨, 郭磊, 刘江, 戚国伟. 内蒙古大青山-盘羊山晚中生代-早新生代构造事件及其对华北北缘构造演化的启示[J]. 地学前缘, 2024, 31(1): 127-141. |
[2] |
张进, 张北航, 赵衡, 云龙, 曲军峰, 王振义, 杨亚琦, 赵硕. 北山-阿拉善晚新生代变形的特征与机制[J]. 地学前缘, 2023, 30(5): 334-357. |
[3] |
周琦杰, 刘永江, 王德英, 关庆彬, 王光增, 王宇, 李遵亭, 李三忠. 渤海湾中部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潜山的形成[J]. 地学前缘, 2022, 29(5): 147-160. |
[4] |
栗兵帅, 颜茂都, 张伟林. 柴北缘早新生代旋转变形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 地学前缘, 2022, 29(4): 249-264. |
[5] |
郭进京, 赵海涛, 刘重庆, 吴彦旺. 青藏高原东北缘何时卷入现今青藏高原构造系统?——来自西秦岭北缘漳县盆地新生代沉积记录的约束[J]. 地学前缘, 2021, 28(5): 337-361. |
[6] |
万晓樵. 中—新生代有孔虫古地理对西藏特提斯演变的动态响应[J]. 地学前缘, 2020, 27(6): 116-127. |
[7] |
李文昌, 江小均. 扬子西缘陆内构造转换系统与构造-岩浆-成矿效应[J]. 地学前缘, 2020, 27(2): 151-164. |
[8] |
张根袁, 刘德民, 张婧琪, 温琛, 康志强, 关俊鹏.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大亚湾NW-SE向断陷系统地热资源分析[J]. 地学前缘, 2020, 27(1): 63-71. |
[9] |
刘德民, 杨巍然, 郭铁鹰. 藏南地区新生代多阶段构造演化及其动力学的探讨[J]. 地学前缘, 2020, 27(1): 194-203. |
[10] |
袁方林,张旗,张成立. 全球新生代苦橄岩时空分布特征及意义 [J]. 地学前缘, 2019, 26(4): 13-21. |
[11] |
万天丰. 论全球岩石圈板块构造的动力学机制[J]. 地学前缘, 2018, 25(2): 320-335. |
[12] |
李庶波,王岳军,吴世敏. 珠江口盆地中—新生代热隆升格局的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反演[J]. 地学前缘, 2018, 25(1): 95-107. |
[13] |
王庆龙,刘建忠,郭弟均,籍进柱,刘敬稳,王俊涛,罗林. 月球雨海盆地多环结构的厘定及其深部构造研究[J]. 地学前缘, 2018, 25(1): 297-313. |
[14] |
杜芳鹏,刘池洋,李聪聪,谭富荣,牛军强,杨创,赵凯,范琪. 巴基斯坦盐岭东部新生代演化过程及对喜山运动幕次的响应[J]. 地学前缘, 2017, 24(6): 353-364. |
[15] |
赵淑娟,李三忠,索艳慧,郭玲莉,戴黎明,姜素华,汪刚. 黄海盆地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J]. 地学前缘, 2017, 24(4): 239-2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