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前缘 ›› 2013, Vol. 20 ›› Issue (4): 88-103.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太行山东麓断裂带板内构造地貌反转与机制

曹现志,李三忠*,刘鑫 ,索艳慧,赵淑娟,许立青,戴黎明,王鹏程,余珊   

  1. 1. 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东 青岛 266100
    2.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山东 青岛 266100
  • 收稿日期:2013-04-10 修回日期:2013-05-20 出版日期:2013-07-15 发布日期:2013-07-15
  • 作者简介:曹现志(1990—),男,硕士研究生,从事构造地质学研究。
  • 基金资助: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120103);国家海洋“863”重点项目(2009AA0934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90072,41072152)

  • Received:2013-04-10 Revised:2013-05-20 Online:2013-07-15 Published:2013-07-15

摘要:

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基底可划分为东部地块、中部带和西部地块。中生代以来,华北克拉通发生减薄破坏,其破坏中心位于东部地块,而西部地块与中部带基本保持完整,其过渡带就是太行山东侧。太行山地区近乎平行发育着两条重要的断裂:太行山大断裂和太行山山前断裂,统称为太行山东麓断裂带。通过研究发现,太行山山前断裂是继承早前寒武纪构造带形成的断裂,控制着太行山与东部地块前寒武纪基底的差异,古新世以来发生板内构造地貌的负反转,构成渤海湾盆地的西界断裂。太行山大断裂则在燕山期时为重要的逆冲断裂,对太行山的隆起起着重要作用;中新世以来,伴随着山西地堑系的形成,太行山大断裂发生构造负反转,控制着一系列山间地堑的发育。新生代以来,该区构造演化特征整体表现为向西构造迁移的特点,是区域走滑伸展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板内盆山关系。

关键词: 太行山山前断裂, 太行山大断裂, 深部构造, 浅部格局, 新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