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前缘 ›› 2013, Vol. 20 ›› Issue (2): 69-76.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砂岩储层孔隙成因类型及其控制因素

杨华,钟大康,姚泾利,刘显阳,马石玉,樊林林   

  1. 1. 中国石油 长庆油田分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18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学院, 北京 102249
    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 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廊坊分院, 河北 廊坊 065007
  • 收稿日期:2012-02-10 修回日期:2013-01-22 出版日期:2013-03-15 发布日期:2013-03-15
  • 作者简介:杨华(1963—),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油气勘探及地质综合研究。E-mail:yh_cq@petrochina.com.cn
  • 基金资助:

    国家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鄂尔多斯盆地大型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开发示范工程(2008ZX05044 132)和“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项目专题(2011ZX05009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地构造背景对砂岩孔隙演化与物性的控制”(41072104)

  1. 1. PetroChina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 Xian 710018, China
    2. College of Geo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Beijing 102249, China
    3. Langfang Branch of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NPC, Langfang 065007, China
  • Received:2012-02-10 Revised:2013-01-22 Online:2013-03-15 Published:2013-03-15

摘要:

陇东地区延长组砂岩储层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分析孔隙成因类型及其控制因素,对于寻找相对高孔渗储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大量孔隙铸体薄片鉴定认为,陇东地区延长组砂岩发育原生与次生两大类孔隙类型,其中原生孔隙包括压实剩余原生粒间孔和胶结剩余原生粒间孔;次生孔隙包括粒间杂基及胶结物溶孔、长石和岩屑粒内溶孔及铸模孔、粒间高岭石绿泥石胶结物晶间孔;另外还存在少量构造成因的微裂缝。现今孔隙多为部分原生与部分次生组成的混合孔隙。孔隙成因类型受沉积条件和成岩作用双重因素控制,沉积条件决定了砂岩沉积时的水动力条件,从而决定了砂岩的岩石学特征和原生粒间孔的发育程度,压实作用决定了压实剩余粒间孔的大小与多少,胶结作用决定了胶结剩余粒间孔的多少,溶蚀作用控制了各种溶蚀孔隙的类型及发育程度,如粒间杂基和碳酸盐胶结物溶孔、长石及岩屑粒缘与粒内溶蚀孔隙的发育程度。原生孔隙在长8、长9、长4+5粒度较粗的层段中较明显,次生孔隙在长6、长7粒度细层段和顶部不整合面附近的长1-3中占的比例较多。系统运用大量薄片和物性资料首次明确指出陇东地区延长组砂岩储层孔隙为混合成因,且次生孔隙特征明显,原生孔隙由于压实和胶结作用大量损失。

关键词: 孔隙成因类型, 控制因素,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