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贾承造, 赵文智, 邹才能, 等. 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34(3): 257-272.
|
[2] |
邹才能, 陶士振, 侯连华, 等.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14.
|
[3] |
贾承造. 论非常规油气对经典石油天然气地质学理论的突破及意义[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7, 44(1): 1-11.
|
[4] |
陈悦, 陶士振, 杨怡青. 中国氦气地球化学特征、聚集规律与前景展望[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23, 52(1): 145-167.
|
[5] |
朱日祥, 张水昌, 万博, 等. 新特提斯域演化对波斯湾超级含油气盆地形成的影响[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23, 50(1): 1-11.
|
[6] |
金之钧, 胡文瑄, 张刘平, 等. 深部流体活动及油气成藏效应[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
[7] |
陶士振, 刘德良, 李振生, 等. 无机成因天然气[M]. 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14: 82-94.
|
[8] |
刘全有, 等. 深部流体作用下油气成藏机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22: 69-110.
|
[9] |
朱日祥, 侯增谦, 郭正堂, 等. 宜居地球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地球科学发展战略概要[J]. 科学通报, 2021, 66(35): 4485-4490.
|
[10] |
2021—2030地球科学发展战略研究组. 2021—2030地球科学发展战略:宜居地球的过去、现在与未来[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21.
|
[11] |
卢焕章. 地球中的流体和穿越层圈构造[J]. 地质力学学报, 2019, 25(6): 1003-1012.
|
[12] |
李三忠, 索艳慧, 戴黎明, 等. 渤海湾盆地形成与华北克拉通破坏[J]. 地学前缘, 2010, 17(4): 64-89.
|
[13] |
朱伟林, 吴景富, 张功成, 等. 中国近海新生代盆地构造差异性演化及油气勘探方向[J]. 地学前缘, 2015, 22(1): 88-101.
|
[14] |
贾承造, 马德波, 袁敬一, 等. 塔里木盆地走滑断裂构造特征、形成演化与成因机制[J]. 天然气工业, 2021, 41(8): 81-91.
|
[15] |
罗群, 李靖, 雷祥辉, 等. 地球深部流体的基本特性及其能源效应[J].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1, 44(4): 1-8.
|
[16] |
郑永飞, 郭正堂, 焦念志, 等. 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态势[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4, 54(10): 3065-3090.
|
[17] |
陶士振, 等. 穿层构造耦合作用与多成因油气资源(地球穿层构造耦合作用、跨圈层含油气系统与多成因油气资源)[C]// 第十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论文摘要集. 北京: 2023: 49.
|
[18] |
孟庆任. 中国东部燕山期沉积盆地演化与资源效应[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7, 36(4): 567-569, 534.
|
[19] |
孙卫东, 凌明星, 汪方跃, 等. 太平洋板块俯冲与中国东部中生代地质事件[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8, 27(3): 218-225.
|
[20] |
金之钧, 蔡立国. 中国海相层系油气地质理论的继承与创新[J]. 地质学报, 2007, 81(8): 1017-1024.
|
[21] |
朱日祥, 徐义刚. 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与华北克拉通破坏[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9, 49(9): 1346-1356.
|
[22] |
刘全有, 朱东亚, 孟庆强, 等. 深部流体及有机-无机相互作用下油气形成的基本内涵[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9, 49(3): 499-520.
|
[23] |
陶士振, 刘德良, 杨晓勇, 等. 无机成因天然气藏形成条件分析[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0, 11(1): 5, 10-18.
|
[24] |
付晓飞, 宋岩. 松辽盆地无机成因气及气源模式[J]. 石油学报, 2005, 26(4): 23-28.
|
[25] |
陶士振, 刘德良, 杨晓勇, 等. 非生物成因天然气(藏)的构造成因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8, 22(4): 309-322.
|
[26] |
陶士振, 刘德良, 杨晓勇, 等. 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天然气分析[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0, 24(1): 24-30.
|
[27] |
戴金星, 李剑, 侯路. 鄂尔多斯盆地氦同位素的特征[J]. 高校地质学报, 2005, 11(4): 473-478.
|
[28] |
戴金星, 夏新宇, 赵林, 等. 渤海湾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氦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对含气性的意义[C]//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广州海洋地质局, 同济大学, 中国地震局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会, 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国家试点实验室. 寸丹集——庆贺刘光鼎院士工作50周年学术论文集.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 402-408.
|
[29] |
赫英, 王定一, 冯有良, 等. 胜利油田火山岩中的流体包裹体成分及其意义[J]. 地球化学, 1996, 25(5): 468-474.
|
[30] |
韩郁菁, 张泽明, 刘嵘. 安徽双河含柯石英硬玉石英岩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J]. 地球科学, 1997, 22(3): 322-326.
|
[31] |
王先彬. 稀有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宇宙化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9.
|
[32] |
陶士振, 戴金星, 邹才能, 等. 松辽盆地火山岩包裹体稀有气体同位素与天然气成因成藏示踪[J]. 岩石学报, 2012, 28(3): 927-938.
|
[33] |
陶士振, 刘德良, 朱文锦, 等. 中国东部幔源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1, 25(4): 412-419.
|
[34] |
OLSON P L, SHARP Z D. Primordial helium: 3 exchange between Earth’s core and mantle[J]. Geochemistry Geophysics Geosystems, 2022, 23(3): e2021GC009985.
|
[35] |
徐永昌, 沈平, 刘文汇, 等. 天然气中稀有气体地球化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8: 100-106.
|
[36] |
陶士振, 杨怡青, 高建荣, 等.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及伴生氦气形成演化特征[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23, 34(4): 551-565.
|
[37] |
BROWN A A. Formation of high helium gases: a guide for explorationists[C]// AAPG Convention. New Orleans: AAPG. 2010, 80115.
|
[38] |
金之钧, 王璐. 自然界有氢气藏吗?[J]. 地球科学, 2022, 47(10): 3858-3859.
|
[39] |
HAND E. Hidden hydrogen: does Earth hold vast stores of a renewable, carbon-free fuel?[G/OL]. (2023-2-16)[2025-6-26].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hidden-hydrogen-earth-may-hold-vast-stores-renewable-carbon-free-fuel.
|
[40] |
ZGONNIK V. The occurrence and geoscience of natural hydrogen: a comprehensive review[J]. Earth-Science Reviews, 2020, 203: 103140.
|
[41] |
COVENEY JR R M, GOEBEL E D, ZELLER E J, et al. Serpentinization and the origin of hydrogen gas in Kansas[J]. AAPG Bulletin, 1987, 71(1): 39-48.
|
[42] |
CLARK I D, FRITZ P. Environmental isotopes inhydrogeology[M]. New York: CRC Press, 2013: 248.
|
[43] |
PRINZHOFER A, CISSÉ C S T, DIALLO A B. Discovery of a large accumulation of natural hydrogen in Bourakebougou (Mali)[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18, 43(42): 19315-19326.
|
[44] |
胡沛青. 中国东部上地幔不同类型流体组成及其性质[D]. 兰州: 兰州大学, 2007.
|
[45] |
HAN S, TANG Z, WANG C, et al. Hydrogen-rich gas discovery in continental scientific drilling project ofsongliao basin, northeast china: new insights into deep earth exploration[J]. Science Bulletin, 2022, 67(10): 1003-1006.
|
[46] |
窦立荣, 刘化清, 李博, 等. 全球天然氢气勘探开发利用进展及中国的勘探前景[J]. 岩性油气藏, 2024, 36(2): 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