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前缘 ›› 2012, Vol. 19 ›› Issue (6): 179-193.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斑岩型铜(钼)矿床和斑岩型钼(铜)矿床的形成机制探讨:流体演化及构造背景的影响

孙燕,刘建明,曾庆栋   

  1.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2. 中国科学院 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 收稿日期:2011-11-10 修回日期:2012-04-10 出版日期:2012-11-15 发布日期:2012-11-15
  • 作者简介:孙燕(1985—),女,博士研究生,矿床学专业。E-mail: yansun850121@163.com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2065);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综合研究项目(20089931)

An approach to the metallogenic mechanism of porphyry copper (molybdenum) deposits and porphyry molybdenum (copper) deposits: Influence of evolving processes of oreforming fluids and tectonic settings.

  • Received:2011-11-10 Revised:2012-04-10 Online:2012-11-15 Published:2012-11-15

摘要:

斑岩型铜(钼)矿床和斑岩型钼(铜)矿床是世界钼资源最主要的来源,提供的钼金属量相当。对比发现,两类矿床在流体来源演化以及铜和钼的相关性上较为相似,而在铜/钼比值、品位、矿物共生组合、蚀变类型等方面存在差异,特别是斑岩铜(钼)矿初始出溶流体中的Cl-/F-值、硫的总量、SO2/H2S以及H+/ K+比斑岩钼(铜)矿高。流体演化过程中有两方面因素可能影响最终沉淀的铜和钼比值:(1)铜和钼在流体中的性质差异,如铜以氯或硫络合物形式运移,沉淀受温度影响比较显著,钼以羟基或氯络合物形式存在,沉淀受压力控制比较明显;(2)流体自身氧逸度、pH、硫逸度的变化以及演化路径的改变。然而,和初始流体性质的差异相比,流体演化过程对最终形成矿床类型的影响是有限的,决定矿床形成斑岩铜(钼)矿化还是钼(铜)矿化的因素可能在流体出溶之前的岩浆起源演化阶段就存在。斑岩铜(钼)矿常分布在偏挤压的陆缘弧和大陆碰撞造山带环境,基底多为新生或加厚的陆壳,斑岩钼(铜)矿多出现在偏伸展的陆内裂谷、弧后及造山后伸展环境,基底可以为老陆壳或新生的陆壳;上述特征反映物源区或岩浆的起源和演化方式不同可能是制约形成斑岩铜(钼)矿还是钼(铜)矿的主要机制。

关键词: 斑岩型铜(钼)矿, 斑岩型钼(铜)矿, 流体演化, 构造背景, 铜和钼比值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