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前龙, 周永章, 郭兰萱, 原桂强, 虞鹏鹏, 王汉雨, 朱彪彪, 韩枫, 龙师尧. 找矿知识图谱的智能化应用:以钦杭成矿带斑岩铜矿为例[J]. 地学前缘, 2024, 31(4): 7-15. |
[2] |
字艳梅, 田世洪, 陈欣阳, 侯增谦, 杨志明, 龚迎莉, 唐清雨. 埃达克岩与热液成矿过程中钾镁同位素分馏及其指示意义:以驱龙斑岩铜矿床为例[J]. 地学前缘, 2024, 31(3): 150-169. |
[3] |
陈旭, 范洪海, 陈东欢, 陈金勇, 王生云. 纳米比亚罗辛地区白岗岩成因及铀成矿作用[J]. 地学前缘, 2023, 30(5): 59-73. |
[4] |
张维峰, 陈华勇, 邓新, 金鑫镖, 刘舒展, 谭娟娟. 利用绿帘石化学成分及原位Sr同位素指示成矿流体特征:以东天山地区多头山铁铜矿床为例[J]. 地学前缘, 2023, 30(2): 384-400. |
[5] |
周永章, 张前龙, 黄永健, 杨威, 肖凡, 吉俊杰, 韩枫, 唐磊, 欧阳冲, 沈文杰. 钦杭成矿带斑岩铜矿知识图谱构建及应用展望[J]. 地学前缘, 2021, 28(3): 67-75. |
[6] |
肖凡, 王恺其. 德兴斑岩铜矿床断裂与侵入体产状对成矿的控制作用:从力-热-流三场耦合数值模拟结果分析[J]. 地学前缘, 2021, 28(3): 190-207. |
[7] |
秦克章, 赵俊兴, 范宏瑞, 唐冬梅, 李光明, 余可龙, 曹明坚, 苏本勋. 试论主要类型矿床的形成深度与最大延深垂幅[J]. 地学前缘, 2021, 28(3): 271-294. |
[8] |
李季霖, 陈正乐, 周涛发, 韩凤彬, 张文高, 霍海龙, 刘博, 赵同阳, 韩琼, 李平, 郑加行, 陈贵民. 新疆尾亚—天湖地区花岗岩类剥蚀程度估算及对区域找矿的启示[J]. 地学前缘, 2021, 28(3): 355-378. |
[9] |
申俊峰, 李胜荣, 徐渴鑫, 王业晗, 张士全, 许元全, 何泽宇, 迟雷, 吴晋超. 辽西赤峰—朝阳金矿带早白垩世以来的隆升剥蚀及启示意义[J]. 地学前缘, 2020, 27(5): 151-170. |
[10] |
侯增谦, 杨志明, 王瑞, 郑远川. 再论中国大陆斑岩Cu-Mo-Au矿床成矿作用[J]. 地学前缘, 2020, 27(2): 20-44. |
[11] |
张瑞刚,和文言,高雪,李萌萌. 川西稻城岩体岩浆混合作用:矿物学特征的证据[J]. 地学前缘, 2018, 25(6): 226-239. |
[12] |
陈国超,裴先治,李瑞保,李佐臣,刘成军,陈有炘,裴磊,张永明,王盟,张玉,李小兵. 东昆仑东段加鲁河中基性岩体环石英捕虏晶角闪石和黑云母矿物学特征及其对岩浆混合过程的约束[J]. 地学前缘, 2017, 24(6): 10-24. |
[13] |
唐攀,唐菊兴,郑文宝,冷秋锋,林彬,唐晓倩. 西藏拉抗俄斑岩铜钼矿床黑云母矿物化学特征[J]. 地学前缘, 2017, 24(5): 265-282. |
[14] |
王少轶,赵正,方贵聪,欧阳翔,陈振宇,侯可军. 赣南樟(东坑)-九(龙脑)钨多金属矿床矿物学、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地学前缘, 2017, 24(5): 120-130. |
[15] |
郭娜欣,王登红,赵正,陈毓川,陈伟,谢幸旺. 九龙脑岩体矿物学研究及其对岩浆演化和成矿作用的指示意义[J]. 地学前缘, 2017, 24(5): 76-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