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洋, 李三忠, 钟世华, 郭广慧, 刘嘉情, 牛警徽, 薛梓萌, 周建平, 董昊, 索艳慧. 机器学习:海底矿产资源智能勘探的新途径[J]. 地学前缘, 2024, 31(3): 520-529. |
[2] |
陈雯霖, 郑求根, 黄一鸣, 张懿, 林畅松. 南海南缘礼乐盆地在南海扩张前的位置恢复[J]. 地学前缘, 2023, 30(5): 420-429. |
[3] |
沈禄银, 潘仁芳, 段太忠, 刘彦锋, 李蒙, 廉培庆, 黄渊, 张德民. 基于地层沉积反演的深时海平面变化曲线恢复方法[J]. 地学前缘, 2023, 30(2): 109-121. |
[4] |
张向涛, 彭光荣, 王光增, 刘欣颖, 赵利, 杨悦, 占华旺, 于海洋, 马晓倩, 李三忠. 珠江口盆地惠州运动的断裂响应研究:以阳江东凹为例[J]. 地学前缘, 2022, 29(5): 161-175. |
[5] |
段威, 田金强, 李三忠, 于强, 陈瑞雪, 龙祖烈. 南海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东南缘远源凸起带油气成因及来源[J]. 地学前缘, 2022, 29(5): 176-187. |
[6] |
孙涛, 吴涛, 葛阳, 樊奇, 李丽霞, 吕鑫.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浅表层水合物稀有气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J]. 地学前缘, 2022, 29(5): 476-482. |
[7] |
贾永刚, 阮文凤, 胡乃利, 乔玥, 李正辉, 胡聪. 现代暖期气候变暖对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潜在影响[J]. 地学前缘, 2022, 29(4): 191-201. |
[8] |
詹诚, 卢绍平, 方鹏高. 汇聚背景下的多幕裂陷作用及其迁移机制:以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为例[J]. 地学前缘, 2022, 29(4): 307-318. |
[9] |
葛家旺, 朱筱敏, 雷永昌, 于福生. 多幕裂陷盆地构造-沉积响应及陆丰凹陷实例分析[J]. 地学前缘, 2021, 28(1): 77-89. |
[10] |
罗琪, 黄时卓, 史德锋, 汪锐. 利用能量半衰属性识别涠西南凹陷砂泥薄互层组合中浊积砂体[J]. 地学前缘, 2021, 28(1): 273-281. |
[11] |
梁光河. 从东海和南海北部盆地群演化探讨日本大陆板块的形成过程[J]. 地学前缘, 2020, 27(1): 244-259. |
[12] |
漆家福, 吴景富, 马兵山, 全志臻, 能源. 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中段伸展构造模型及其动力学[J]. 地学前缘, 2019, 26(2): 203-221. |
[13] |
吴勇,邱泽华,陈旋,康积伦,周路,周洁玲,周亚东,陆鹏. 台北凹陷葡北—葡萄沟地区七克台组低幅度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分析[J]. 地学前缘, 2019, 26(1): 262-271. |
[14] |
李庶波,王岳军,吴世敏. 珠江口盆地中—新生代热隆升格局的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反演[J]. 地学前缘, 2018, 25(1): 95-107. |
[15] |
孙春岩,赵浩,贺会策,张志冰,竺玮煌,孙逊,尹文斌,凌帆. 海洋底水原位探测技术与中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勘探[J]. 地学前缘, 2017, 24(6): 225-2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