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前缘 ›› 2013, Vol. 20 ›› Issue (6): 289-302.

• 论文 • 上一篇    

2008年以来中国5次典型地震事件诱发地质灾害主控因素分析

殷志强,陈红旗,褚宏亮,徐永强,赵无忌   

  1. 1.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北京 100081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 100083
  • 收稿日期:2013-10-10 修回日期:2013-10-25 出版日期:2013-11-15 发布日期:2013-11-15
  • 作者简介:殷志强(1980—),男,博士,主要从事地质灾害研究工作。E-mail:Yinzq@mail.cigem.gov.cn
  • 基金资助: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支撑关键技术研究”(201211055)

  • Received:2013-10-10 Revised:2013-10-25 Online:2013-11-15 Published:2013-11-15

摘要:

地震触发地质灾害主控因素的厘定是研究地震地质灾害和灾后应急救援响应的关键问题。笔者在野外典型地震滑坡实地调查和室内图件分析的基础上,以2008年以来我国先后发生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岷县漳县地震和彝良地震触发的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地震地质灾害主控因素研究,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地震地质灾害的空间展布特征主要受控于发震断裂的活动性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震区地形坡度和高差、距断裂带和水系的距离等4个方面。地震型地质灾害主要沿地震断裂带呈带状分布,逆冲型地震较走滑型地震诱发的高位、高速远程滑坡数量多,方量大,危害严重。(2)地震震级越大,极震区地形坡度越陡,地层风化破碎越严重,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就越大,造成的危害也更加严重,如2008年5·12汶川地震区。(3)地震地质灾害分布与地震烈度等级大小无必然联系,部分低烈度区因处于高山峡谷区而灾害频发。因此,震后地质灾害排查要充分利用地震地质灾害的成灾模式和成灾规律,震中区和地震高烈度区不一定是地质灾害极易发区。地震型地质灾害主控因素的分析为震后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范围预测及为灾后减灾应急响应方案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 地震, 地质灾害, 诱发, 主控因素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