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超, 付晓飞, 李扬成, 王海学, 孙冰, 郝炎, 胡慧婷, 杨子成, 李依霖, 谷社峰, 周爱红, 马成龙. 烃源岩作为铀源岩的可能性:研究现状与展望[J]. 地学前缘, 2024, 31(2): 284-298. |
[2] |
胡瑞忠, 高伟, 付山岭, 苏文超, 彭建堂, 毕献武. 华南中生代陆内成矿作用[J]. 地学前缘, 2024, 31(1): 226-238. |
[3] |
吴义平, 王青, 陶士振, 王建君, 李谦, 张宁宁, 吴晓智, 李浩武, 王晓波. 壳源氦气成藏主控因素及资源评价方法研究[J]. 地学前缘, 2024, 31(1): 340-350. |
[4] |
陶士振, 吴义平, 陶小晚, 王晓波, 王青, 陈胜, 高建荣, 吴晓智, 刘申奥艺, 宋连腾, 陈荣, 李谦, 杨怡青, 陈悦, 陈秀艳, 陈燕燕, 齐雯. 氦气地质理论认识、资源勘查评价与全产业链一体化评价关键技术[J]. 地学前缘, 2024, 31(1): 351-367. |
[5] |
杨双, 王瑞. 铌钽分异富集成矿机制及铌钽矿物测试新技术研究进展[J]. 地学前缘, 2023, 30(5): 151-170. |
[6] |
陈瑜, 徐飞, 程宏飞, 陈贤哲, 温汉捷. 锂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新进展[J]. 地学前缘, 2023, 30(5): 469-490. |
[7] |
邹才能, 马锋, 潘松圻, 张新顺, 吴松涛, 傅国友, 王红军, 杨智. 全球页岩油形成分布潜力及中国陆相页岩油理论技术进展[J]. 地学前缘, 2023, 30(1): 128-142. |
[8] |
杨誉博, 苏尚国, 霍延安, 宁亚格, 顾大鹏. 邯邢式铁矿形成机制:来自河北武安斑状二长岩中“含铁熔体-流体”的证据[J]. 地学前缘, 2022, 29(3): 304-318. |
[9] |
孔志岗, 张斌臣, 吴越, 张长青, 刘益, 张锋, 李杨林. 四川大梁子富锗铅锌矿床的控矿构造样式及成矿机制研究[J]. 地学前缘, 2022, 29(1): 143-159. |
[10] |
陈雪锋, 范裕, 周涛发, 庾江华, 钱仕龙, 陆中秋, 杨张一, 洪建民. 江南隆起带安徽宁国西坞口矿床铷的赋存状态及其成矿机制研究[J]. 地学前缘, 2022, 29(1): 65-80. |
[11] |
薛涛, 史玉金, 朱小弟, 王军, 刘婷.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价三维建模方法研究与实践:以上海市为例[J]. 地学前缘, 2021, 28(4): 373-382. |
[12] |
龙政宇, 余晓艳, 郑育宇, 郭碧君. 云南大丫口祖母绿矿床中电气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的指示意义[J]. 地学前缘, 2021, 28(2): 333-347. |
[13] |
刘成林, 张禹, 杨晟颢, 李宗星, 田继先, 彭博, 马寅生, 杨元元, 孔骅. 海相低勘探程度地区油气资源评价:以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石炭系为例[J]. 地学前缘, 2021, 28(1): 295-307. |
[14] |
倪培, 迟哲, 潘君屹. 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成矿流体与找矿预测研究:以华南若干典型矿床为例[J]. 地学前缘, 2020, 27(2): 60-78. |
[15] |
郭理想,刘建明,曾庆栋,蒋胡灿,刘红涛. 内蒙古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流体包裹体特征[J]. 地学前缘, 2018, 25(1): 168-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