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前缘 ›› 2015, Vol. 22 ›› Issue (4): 312-319.DOI: 10.13745/j.esf.2015.04.031

• 非主题来稿选登 • 上一篇    

CO2地质封存室内实验中盐水种类对残余水形成的影响

李铱,李旭峰,沈照理,于青春   

  1.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083
    2. 中国地质调查局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河北 保定 071051
  • 收稿日期:2014-05-22 修回日期:2014-11-04 出版日期:2015-07-15 发布日期:2015-07-15
  • 作者简介:李铱(1988—),男,博士研究生,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从事碳封存技术及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研究。E-mail: liyi19880505@126.com
  • 基金资助: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关键技术研究(低渗、超低渗储集岩参数测试与物理模拟技术方法研究)”(201211063-04)

  • Received:2014-05-22 Revised:2014-11-04 Online:2015-07-15 Published:2015-07-15

摘要:

在咸水含水层中进行CO2地质封存是通过向含水层中注入CO2驱走咸水实现的。在大部分地下水被驱走之后,仍会有部分地下水残留在原来的岩石孔隙中形成残余水。残余水的形成过程及残余水饱和度的大小对CO2地质封存潜力及地质封存安全性等都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超临界CO2排驱饱水岩心实验,研究了盐水种类对残余水的形成过程及残余水饱和度大小的控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盐水浓度相同(35 g/L)的情况下,超临界CO2排驱盐水的最终稳定不可再降的残余水饱和度是去离子水<NaCl盐水<CaCl2盐水。从实验结果看,超临界CO2排驱咸水的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本文分别称他们为活塞式排驱阶段、携带式排驱阶段和溶解式排驱阶段。论文提出了一个毛细管模型,利用这一模型对这3个阶段中CO2排驱水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CO2地质封存, 超临界CO2, 残余水饱和度, 毛细管模型, 排驱过程的3个阶段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