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前缘 ›› 2017, Vol. 24 ›› Issue (2): 16-22.DOI: 10.13745/j.esf.yx.2016-12-14

• 陆内地壳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 上一篇    下一篇

地下岩石构造力复合重力的压力状态分析

刘瑞珣,吕古贤,任剑成,王宗永   

  1. 1. 北京大学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北京 100871
    2.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1
    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100083
  • 收稿日期:2016-04-25 修回日期:2016-08-17 出版日期:2017-03-15 发布日期:2017-03-15
  • 作者简介:刘瑞珣(1938—),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显微构造地质学专业。E-mail:liuruixun@pku.edu.cnDOI: 10.13745/j.esf.yx.2016-12-14
  • 基金资助:
    国土资源部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地壳深部压力与超高压岩石形成研究”(2002201);国家计委科技找矿项目(JG947110);国家科委基础司特别支持项目(国高科[1994]83)

  • Received:2016-04-25 Revised:2016-08-17 Online:2017-03-15 Published:2017-03-15

摘要: 针对大别一带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形成深度存在两种观点:其一是形成深度可用静流体公式h=p/(ρg)算出,并得出变质作用形成于90 km或更深处;其二是超高压是重力、构造力和其他力合成的,并不只是重力的作用,从而该变质作用可以在地壳内形成。地下的岩石处于固态,而静止流体公式不适用于固体。事实上,围压不仅来自重力,而且也来自构造力和其他力,所以合理的求深度算法应该是从总压力中减去构造力获得纯重力才可用来计算深度。还简要解释了诸如剪应力、差应力、构造力等概念。

关键词: 静水压力模型, 地质作用深度, 超高压变质作用, 重力, 构造力, 剪应力, 差应力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