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石鸿蕾, 王婉丽, 王贵玲, 邢林啸, 陆川, 赵佳怡, 刘禄, 宋嘉佳. 典型高温地热系统水热循环及锂同位素分馏过程模拟研究[J]. 地学前缘, 2024, 31(6): 104-119. |
[2] |
李洁祥, 许亚东, 蔺文静. 传统水化学地热温度计的适用性分析[J]. 地学前缘, 2024, 31(6): 145-157. |
[3] |
蒋政, 舒彪, 谭静强. 二氧化碳基增强型地热系统储层换热研究现状及展望[J]. 地学前缘, 2024, 31(6): 235-251. |
[4] |
亢方超, 唐春安. 基于开挖的增强型地热系统概述[J]. 地学前缘, 2020, 27(1): 185-193. |
[5] |
郭清海, 何曈, 庄亚芹, 骆进, 张灿海. 化学刺激法提高花岗岩类岩石裂隙渗透性的实验研究[J]. 地学前缘, 2020, 27(1): 159-169. |
[6] |
天娇, 庞忠和, 张睿. FixAl及同位素方法在EGS返排液研究中的应用[J]. 地学前缘, 2020, 27(1): 112-122. |
[7] |
张根袁, 刘德民, 张婧琪, 温琛, 康志强, 关俊鹏.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大亚湾NW-SE向断陷系统地热资源分析[J]. 地学前缘, 2020, 27(1): 63-71. |
[8] |
张英, 冯建赟, 罗军, 何治亮, 武晓玲. 渤海湾盆地中南部干热岩选区方向[J]. 地学前缘, 2020, 27(1): 35-47. |
[9] |
张森琦, 文冬光, 许天福, 付雷, 贾小丰, 孙晟, 翁炜, 张杨, 杨涛, J. Moore, 蒋恕, R. Allis, J. McLennan. 美国干热岩“地热能前沿瞭望台研究计划”与中美典型EGS场地勘查现状对比[J]. 地学前缘, 2019, 26(2): 321-334. |
[10] |
张英,冯建赟,何治亮,李朋威. 地热系统类型划分与主控因素分析[J]. 地学前缘, 2017, 24(3): 190-198. |
[11] |
任战利,于强,崔军平,祁凯,陈占军,曹展鹏,杨鹏. 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史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J]. 地学前缘, 2017, 24(3): 137-148. |
[12] |
左银辉,唐世林,张旺,张云献,辛艳朋,周勇水. 东濮凹陷新生代构造热历史研究[J]. 地学前缘, 2017, 24(3): 149-156. |
[13] |
李宗星, 高俊, 李文飞, 吴剑锋. 柴达木盆地地温场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J]. 地学前缘, 2016, 23(5): 23-32. |
[14] |
廖志杰, 万天丰, 张振国. 增强型地热系统:潜力大、开发难[J]. 地学前缘, 2015, 22(1): 335-344. |
[15] |
马行陟,宋岩,柳少波,姜林,洪峰. 构造抬升过程中煤储层吸附能力的耦合效应及控制因素[J]. 地学前缘, 2012, 19(4): 307-3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