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前缘 ›› 2013, Vol. 20 ›› Issue (6): 29-35.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芦山地震(MS 7.0)前甲烷释放与大气增温异常

 王杰, 张雄, 潘黎黎, 曾佐勋   

  1.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球科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教育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4
    3. 华中构造力学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4
  • 收稿日期:2013-05-28 修回日期:2013-06-24 出版日期:2013-11-15 发布日期:2013-11-15
  • 作者简介:王杰(1981—),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和地震监测研究。E-mail:cugwangjie@qq.com
  • 基金资助:

    国家“985”创新平台建设项目“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

  • Received:2013-05-28 Revised:2013-06-24 Online:2013-11-15 Published:2013-11-15

摘要:

汶川地震(MS 8.0)后甲烷等流体在地震中所起的作用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但是目前的观测研究中所用的数据多来源于地面或地下基站,站点分布零散,维护困难,难以开展大范围的实时监测。文中利用美国Aqua卫星红外探测器(AIRS)反演出的甲烷浓度数据,研究了芦山MS 7.0级地震前龙门山地区甲烷浓度的变化与震前大气增温异常的关系。研究表明,该探测器可以观测到震前地下甲烷的释放,为地震前兆监测提供新途径;芦山地震前甲烷释放受断裂带控制明显,主要集中于龙门山断裂、荥经—马边断裂和金坪断裂及其周边;震前大气增温异常与甲烷释放关系密切。最后探讨了地下甲烷等流体的释放机理,认为甲烷等流体的释放与地震前上地壳岩石中裂隙的发育和扩展有直接关系。

关键词: 芦山地震, 甲烷, 增温异常, 地震前兆, AI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