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前缘 ›› 2013, Vol. 20 ›› Issue (6): 36-41.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芦山地震前后次声波及重力波信号分析

赵娟,曾佐勋,郭泉,李志华   


  1.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教育部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4
    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机电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球科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4. 中国科学院 声学研究所, 北京 100190
  • 收稿日期:2013-08-30 修回日期:2013-09-24 出版日期:2013-11-15 发布日期:2013-11-15
  • 作者简介:赵娟(1978—),女,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滑坡地震波、地震次声波相关的研究工作。E-mail:zhaojuan@cug.edu.cn
  • 基金资助:

    国家“985”创新平台建设项目“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

  • Received:2013-08-30 Revised:2013-09-24 Online:2013-11-15 Published:2013-11-15

摘要:

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MS 7.0)发生前后,位于三峡库区的次声监测阵列记录下了一系列的次声波与重力波信号。文中首先对不同类型的地震次声波以及重力波做出概念上的区分,然后处理、分析采集到的信号,一一判定信号的类型,厘清次声信号、重力波信号与地震事件间的联系。文中讨论了次声压和大地垂直起伏运动之间的线性耦合,使用简正波叠加的方式生成了仿真地震波,并与次声波进行比较,判定4月20日接收到的地震次声波为本地次声波,次声波形与大地垂直运动速率的波形具有极高的相关度。文中还使用基于S变换的时频分析、基于互相关系数的时差计算以及三角阵定向等方法,对4月18日及22日接收到的重力波做了来波定向。经计算,4月22日来波方向约为254.3°,波速约为9 m/s,关联度最强的地震事件为21日凌晨发生的芦山地震余震(MS 4.9),三角阵对芦山地震震中的反方位角为267.7°,方位角误差为13.4°;18日来波方向约为220.2°,波速约为28 m/s,关联度最强的地震事件为4月17日发生的云南大理地震(MS 5.1)及其余震,三角阵对此震中的反方位角为244.7°,方位角误差为24.5°。

关键词: 芦山地震, 次声波, 重力波, 信号分析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