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前缘 ›› 2013, Vol. 20 ›› Issue (6): 180-194.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新疆西天山吐拉苏金矿集区克峡希小岩体群及其铜矿找矿前景

薛春纪, 王洪刚, 赵晓波, 陈黎昀   

  1. 1.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100083
    2. 核工业二一六地质大队,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 收稿日期:2013-06-27 修回日期:2013-07-08 出版日期:2013-11-15 发布日期:2013-11-15
  • 作者简介:薛春纪(1962—),男,教授,从事矿床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E-mail:chunji.xue@cugb.edu.cn
  • 基金资助: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B06B02);中国地质调查工作项目(1212011085069,121211220926)

  • Received:2013-06-27 Revised:2013-07-08 Online:2013-11-15 Published:2013-11-15

摘要:

新疆西天山吐拉苏金矿集区产有阿希、京希-伊尔曼得等大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这里是否具备类似西南太平洋岛弧区在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深边部寻找斑岩型铜金矿地质条件?笔者针对吐拉苏金矿集区北部原“恰尔巴赫特”伴有铜矿化的岩株开展地质剖面实测、地质填图、岩相学、元素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引导商业勘查,发现原“恰尔巴赫特”岩株实际上是由成群产出的辉石闪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闪长玢岩等小岩体组成的克峡希“小岩体群”,其中部分小岩体中已发现斑岩型工业铜矿体。小岩体群中不同侵入体均属钙碱性系列,弧岩浆性质明显,彼此之间微量元素组成近一致且与本地区同时代火山岩微量元素组成相似,同属北天山洋向南向伊犁板块之下俯冲岛弧环境中同源岩浆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喷出侵入的统一岩浆序列。在大约10 Ma期间,克峡希地区发生了4~5次同源岩浆侵入,依次形成辉石闪长岩 ((357.2±3.0) Ma)、石英闪长岩 ((356.4±2.2) Ma)、花岗闪长岩 ((350.8±3.8) Ma)、闪长玢岩((348.0±2.2) Ma),它们与吐拉苏地区下石炭统火山岩同时代。西天山吐拉苏地区浅成低温热液金矿集区具备斑岩铜金成矿系统发生发展的有利地质条件,有望实现斑岩铜矿找矿重大突破。

关键词: 小岩体群, 岩浆过程, 斑岩CuAu系统, 克峡希, 吐拉苏金矿集区, 新疆西天山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