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邱林飞, 李子颖, 张字龙, 王龙辉, 李振成, 韩美芝, 王婷婷.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赋矿砂岩中有机质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J]. 地学前缘, 2024, 31(4): 281-296. |
[2] |
刘池洋, 张龙, 黄雷, 吴柏林, 王建强, 张东东, 谭成仟, 马艳萍, 赵建社. 砂岩型铀矿形成的新模式:来自深部有机流体的成矿作用[J]. 地学前缘, 2024, 31(1): 368-383. |
[3] |
陈旭, 范洪海, 陈东欢, 陈金勇, 王生云. 纳米比亚罗辛地区白岗岩成因及铀成矿作用[J]. 地学前缘, 2023, 30(5): 59-73. |
[4] |
Anastasiya SERGEEVA, Pavel ZHEGUNOV, Elena SKILSKAIA, Mariya NAZAROVA, Elena KARTASHEVA, Anna KUZMINA, Svetlana MOSKALEVA, Olesya ZOBENKO, Sharapat KUDAEVA, Ekaterina PLUTAKHINA, Kseniya SHISHKANOVA. 俄罗斯北堪察加Evevpenta金矿床玄武岩矿物次生蚀变特征及其成矿指示作用[J]. 地学前缘, 2023, 30(5): 450-468. |
[5] |
李季霖, 陈正乐, 周涛发, 韩凤彬, 张文高, 霍海龙, 刘博, 赵同阳, 韩琼, 李平, 郑加行, 陈贵民. 新疆尾亚—天湖地区花岗岩类剥蚀程度估算及对区域找矿的启示[J]. 地学前缘, 2021, 28(3): 355-378. |
[6] |
申俊峰, 李胜荣, 徐渴鑫, 王业晗, 张士全, 许元全, 何泽宇, 迟雷, 吴晋超. 辽西赤峰—朝阳金矿带早白垩世以来的隆升剥蚀及启示意义[J]. 地学前缘, 2020, 27(5): 151-170. |
[7] |
朱鹏飞,蔡煜琦,郭庆银,刘武生,李建红,张明林,漆富成,张字龙,贾立城,徐浩. 中国铀矿资源成矿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分析[J]. 地学前缘, 2018, 25(3): 148-158. |
[8] |
黄少华,秦明宽,David SELBY,刘银山,许强,何中波,刘章月,刘俊杰.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覆带侏罗系油砂地球化学特征及Re-Os同位素定年[J]. 地学前缘, 2018, 25(2): 254-266. |
[9] |
潘彦宁,董国臣,李雪峰,王鹏. 滇西北斑岩铜矿带中黑云母矿物化学及其成岩成矿指示意义[J]. 地学前缘, 2017, 24(6): 194-207. |
[10] |
唐攀,唐菊兴,郑文宝,冷秋锋,林彬,唐晓倩. 西藏拉抗俄斑岩铜钼矿床黑云母矿物化学特征[J]. 地学前缘, 2017, 24(5): 265-282. |
[11] |
陶继华, 岑涛, 龙文国, 李武显. 华南印支期弱过铝质和强过铝质花岗岩中黑云母的矿物化学及其岩石成因制约[J]. 地学前缘, 2015, 22(2): 64-78. |
[12] |
焦养泉, 吴立群, 彭云彪, 荣辉, 季东民, 苗爱生, 里宏亮. 中国北方古亚洲构造域中沉积型铀矿形成发育的沉积构造背景综合分析[J]. 地学前缘, 2015, 22(1): 189-205. |
[13] |
娄峰,李宏卫,陈光明,敖文波,赖中信,卢映新,杨燕娜. 花岗岩演化与铀钍元素富集的关系:以粤北贵东岩体为例[J]. 地学前缘, 2011, 18(1): 110-117. |
[14] |
刘正义 刘红旭. 花岗岩铀成矿作用的模拟实验[J]. 地学前缘, 2009, 16(1): 99-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