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太平洋成矿带战略资源地球化学调查评价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巴布亚新几内亚镍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潜力
赵宇浩, 杨志明, 朱意萍, Kumul CONRAD, 杜等虎, Mosusu NATHAN, 王天刚, 姜瀚涛, 姚仲友
地学前缘    2025, 32 (1): 183-193.   DOI: 10.13745/j.esf.sf.2024.10.30
摘要98)   HTML7)    PDF(pc) (5724KB)(121)    收藏

巴布亚新几内亚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汇聚边缘,由3个构造单元组成。巴布亚新几内亚发育两种镍矿化类型。2015—2018年开展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家尺度地球化学填图,在高地地区、巴布亚半岛和新几内亚群岛采集了1 399件水系沉积物样品。本文研究了巴新镍的地球化学背景、空间分布特征和成矿潜力。巴新镍含量在2.7~2 430.0 μg/g之间,中位数(地球化学基准值)为42.0 μg/g,接近上地壳镍元素丰度,高于欧洲、澳大利亚、北美和中国的镍地球化学基准值。由于广泛发育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岩,由巴布亚褶皱带、新几内亚冲断带、奥罗褶皱带、东部褶皱带、东巴布亚复合地体、巴布亚群岛、伯瓦尼-托里塞利地体和菲尼斯特雷地体组成的中央弧陆碰撞带的镍基准值高于美拉尼西亚岩浆弧。地球化学图中,四月蛇绿岩、马鲁姆蛇绿岩和巴布亚超镁铁质岩带等蛇绿杂岩体与高镍含量的区域具有高度耦合对应关系。通过本次工作,圈定了7处镍地球化学省和8处镍地球化学异常区,主要分布于新几内亚逆冲带。8处异常区均具有发育红土型镍矿的潜力,可作为下一阶段巴新镍矿找矿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巴布亚新几内亚金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预测
徐鸣, 隰弯弯, 赵宇浩, Conrad KUMUL, 吴大天, Nathan MOSUSU, 王天刚, 朱意萍, 姚仲友
地学前缘    2025, 32 (1): 194-204.   DOI: 10.13745/j.esf.sf.2024.10.36
摘要104)   HTML3)    PDF(pc) (4865KB)(206)    收藏

巴布亚新几内亚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汇聚边缘,由3个构造单元组成。巴布亚新几内亚主要发育两种金矿化类型,即浅成低温热液型和斑岩型。2015—2018年开展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家尺度地球化学填图,在高地地区、巴布亚半岛和新几内亚群岛采集了1 399件水系沉积物样品。文章研究了巴布亚新几内亚金的地球化学背景、空间分布特征和成矿潜力。巴布亚新几内亚金含量为0.2~6 188.0 ng/g,中位数(地球化学基准值)为1.5 ng/g,高于大陆地壳金元素丰度,略低于中国和澳大利亚的金地球化学基准值。由于广泛发育中酸性侵入岩、碱性侵入岩和碱性火山岩,由巴布亚褶皱带、新几内亚逆冲带、奥罗褶皱带、东部褶皱带、东巴布亚复合地体、巴布亚群岛、伯瓦尼-托里塞利地体和菲尼斯特雷地体组成的中央弧陆碰撞带的金基准值高于美拉尼西亚岩浆弧。地球化学图中,新几内亚逆冲带的钙碱性侵入杂岩体、美拉尼西亚岩浆弧中的钙碱性侵入杂岩体和富钾火山-侵入杂岩体与高金含量的区域具有高度耦合对应关系。这次工作圈定了7处金地球化学省和9处金地球化学异常区,主要分布于新几内亚逆冲带。8处异常区均具有发育浅成低温热液型或斑岩型金矿的潜力,可作为下一阶段巴布亚新几内亚金矿找矿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秘鲁铜元素地球化学空间分布及对成矿远景区的预测
胡庆海, 王学求, 张必敏, 迟清华, 王强, 孙彬彬, 周建, 王玮, Igor ESPINOZA VERDE, Alex AGURTO CORNEJO, Joel OTERO AGUILAR, 盘炜, 刘汉粮, 田密, 吴慧
地学前缘    2025, 32 (1): 205-218.   DOI: 10.13745/j.esf.yx.2024.10.37
摘要102)   HTML6)    PDF(pc) (8723KB)(126)    收藏

秘鲁位于南美洲西岸,作为安第斯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资源丰富,铜矿资源储量和产量位居世界第二。本文首次对秘鲁开展全国范围全球尺度地球化学调查工作,获得汇水域沉积物样品共416件,秘鲁全境铜元素含量为2.38~495 μg/g,背景值(中位数)为24.0 μg/g。秘鲁全境、沿海带、安第斯山区和亚马孙平原的表层(深层)汇水域沉积物中铜元素平均含量依次为31.4(31.6)、45.6(32.2)、47.5(48.2)和21.3 μg/g(24.9 μg/g)。地球化学图显示,秘鲁铜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趋势,西部沿海带和中部安第斯山区含量较高,东部亚马孙平原区含量较低的特征。本文选用75%累积频率作为异常下限值,圈定出5处铜地球化学异常,其中两处达到地球化学巨省规模,两处达到地球化学域规模。同时,讨论铜地球化学异常的来源和影响因素,解析与之对应的矿产资源响应,秘鲁良好的构造演化环境,为大型、超大型铜矿床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太平洋纳斯卡板块向南美大陆不断俯冲变换,致使洋壳发生部分熔融,产生强烈而广泛的中酸性岩浆活动,且岩浆中铜含量大规模富集,局部地区在特定环境下富集成矿。这一构造运动导致铜元素在秘鲁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多个地球化学块体,可能也是铜地球化学异常形成的原因之一。这些巨大的地球化学块体发现可用于未来寻找铜矿集区或大型、超大型铜矿床,圈定找矿远景区,并可以降低找矿风险,提高找矿效率,缩短找矿周期。研究圈定的地球化学找矿远景区,可为秘鲁铜矿勘查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数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秘鲁中部曼塔罗盆地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质量评价
刘君安, 朱意萍, 姜瀚涛, César De La Cruz POMA, Oliberth Pascual GODOY, Luis Enrique Vargas RODRÍGUEZ, 郭维民, 姚春彦, 王天刚, 张明, 姚仲友
地学前缘    2025, 32 (1): 219-235.   DOI: 10.13745/j.esf.sf.2024.10.38
摘要93)   HTML8)    PDF(pc) (13964KB)(121)    收藏

为加强中国与秘鲁两国地学合作,推广我国优势的地球化学调查与研究方法,中国地质调查局与秘鲁地质矿产冶金研究院(INGEMMET)以秘鲁中部曼塔罗(Mantaro)盆地为研究区共同开展了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以我国现行相关行业规范为标准,采集样品并于我国实验室进行分析测试。调查和研究表明:研究区土壤总体呈弱碱性,Au元素强烈富集,I、C、Corg、Cd和N等指标较富集;土壤养分指标N和P较丰富,K则较缺乏,土壤养分综合等级以较丰富(二等)为主,面积占比为74.1%,土壤肥力较好;土壤环境评价指标中,Zn和Pb在少量地区存在轻微—重度污染,Cd和As则有较大面积的污染,土壤环境综合等级以轻微污染和轻度污染为主,污染地区主要分布于曼塔罗河两侧5 km范围内,重度污染区则主要分布于紧邻曼塔罗河地区和人口密度最大的万卡约市周边,重金属污染较严重,污染空间分布与曼塔罗河密切相关;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等级主要为中等—劣等,面积占比达83.18%,优质和良好级土壤面积仅占16.82%。综上所述,秘鲁曼塔罗盆地地区土壤养分较丰富,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严重,土壤综合质量为中等偏差,建议秘鲁有关部门加强对曼塔罗河及上游重金属污染源的环境管理与整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墨西哥全球尺度土壤铜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特征
姚春彦, 姜瀚涛, 朱意萍, 郑璐, 李汉武, 王天刚, 刘君安, Uribe Luna JESUS
地学前缘    2025, 32 (1): 236-243.   DOI: 10.13745/j.esf.sf.2024.10.42
摘要96)   HTML3)    PDF(pc) (4489KB)(117)    收藏

墨西哥是拉丁美洲经济大国和世界重要的矿业生产国。本文首次根据墨西哥全境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填图287件深层(C层)土壤组合样品铜元素含量测试结果,制作了1∶8 000 000 C层土壤铜地球化学图,从全球尺度角度研究了墨西哥C层土壤铜地球化学背景和空间分布特征,圈定了墨西哥铜主要地球化学异常,主要取得如下结论:(1)墨西哥全球尺度C层土壤铜含量为3.6~129.0 μg/g,铜含量平均值和中位值分别为20.3和15.9 μg/g,背景值为15.6 μg/g。恰帕斯高原和南马德雷岛弧带构造单元中铜的中位值显著大于其他构造单元,背景值高于全境背景值。(2)墨西哥全球尺度C层土壤铜地球化学图显示,铜含量分布不均,总体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格局。(3)墨西哥全球尺度C层土壤铜地球化学异常图共圈定铜地球化学异常10处,8处达到地球化学巨省规模,两处达到地球化学省规模。从铜地球化学信息和已有矿床的套合情况来看,墨西哥南部南马德雷山脉和恰帕斯山脉可能成为墨西哥铜的重要找矿远景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