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矿床实例研究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喜马拉雅成矿带嘎波伟晶岩型锂矿成矿时代、岩浆演化及成矿指示意义
郭伟康, 李光明, 付建刚, 张海, 张林奎, 吴建阳, 董随亮, 杨玉林
地学前缘    2023, 30 (5): 275-297.   DOI: 10.13745/j.esf.sf.2023.5.9
摘要287)   HTML14)    PDF(pc) (17230KB)(395)    收藏

近年来,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带稀有金属成矿作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错那洞、琼嘉岗等稀有金属矿的发现,揭开了喜马拉雅地区稀有金属矿产勘查和研究的序幕。已有工作显示该带有望成为一条新的世界级的Li-Be-W-Sn稀有金属成矿带。嘎波锂矿是在喜马拉雅成矿带东段发现的具有工业价值的伟晶岩型锂矿。本研究聚焦库拉岗日穹窿北东侧的嘎波锂矿,重点研究其成矿特征、形成时代、岩浆演化特征。嘎波矿区主要发育锂辉石、锂电气石、锂云母、透锂长石、铌钽铁矿、绿柱石等锂-铍-铷-铌钽稀有金属矿物。伟晶岩内部结构分带简单,锂辉石主要产在细粒钠长石锂辉石带和块体微斜长石锂辉石带中,前者为矿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独居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嘎波锂辉石伟晶岩形成于中新世早期(23~21 Ma);其成矿年龄与藏南拆离系(STDS)活动的峰期一致,两者具有密切的时空成因联系。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嘎波锂辉石伟晶岩具有高度分异演化的特征,熔体经历了斜长石、锆石、云母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云母化学成分显示:云母类型以白云母为主;随着岩浆分异程度的增高,云母中 Fe和Mg含量降低,Li含量升高,并出现代表极高分异演化程度的锂云母。嘎波锂矿是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稀有金属成矿理论一项重要的找矿成果,为丰富淡色花岗岩稀有金属成矿理论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地质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湘东北连云山地区上伏矿床伟晶岩地球化学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对矿床成因的约束
黄小强, 柳清琦, 李鹏, 刘翔, 曾乐, 张立平, 石威科, 黄志飚, 范鹏飞, 万海辉, 林跃, 汪宣民, 蔡偿
地学前缘    2023, 30 (5): 298-313.   DOI: 10.13745/j.esf.sf.2023.5.7
摘要184)   HTML8)    PDF(pc) (11424KB)(231)    收藏

湘东北连云山岩体上伏地区新发现铌钽矿化较富的3号伟晶岩脉,显示该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本文选取上伏矿床伟晶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伟晶岩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研究,探讨矿床成因,以丰富区域稀有金属成矿机制研究。研究表明:上伏矿床伟晶岩具硅含量较高(w(SiO2)为65.05%~79.15%)、高铝(w(Al2O3)为11.38%~19.64%)、低钙镁铁、相对富碱(w(Na2O+K2O)为5.62%~9.87%)、(中钾)钙碱性及过铝质特征;微量元素总体富集Nb、Ta、Zr、Hf、U等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亏损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稀土元素总量(ΣREE含量)为(11.74~29.40)×10-6,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具壳源特征。包裹体类型为气液两相的盐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59~443 ℃,盐水溶液盐度为3.06%~6.74%,包裹体捕获压力均值约为190 MPa,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低盐度流体,C、H、O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成矿流体与深部岩浆活动有关,可能混入少量建造水。稀有金属成矿受岩浆的分异演化控制,区内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与伟晶岩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为铌钽成矿提供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