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胡国农, 余维初. 页岩油储层改造关键技术研究[R]. 北京: 国家能源页岩油研发中心, 2019.
|
[2] |
HU Guonong, SIMMONS J C. An integrated model for efficient exploitation of the J Sandstone reservoir, Wattenberg Field, Denver Basin[C]//ANDERSON D S, ROBINSON J W. Gas in the Rockies. Colorado: Rocky Mountain Association of Geologists, 2001: 65-84.
|
[3] |
戴金星, 王廷斌, 宋岩, 等. 中国大中型天然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7: 20-27.
|
[4] |
杨华, 李士祥, 刘显阳.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 页岩油特征及资源潜力[J]. 石油学报, 2013, 34(1): 1-11.
|
[5] |
李吉君, 吴慧, 卢双舫, 等. 鄂尔多斯盆地长9烃源岩发育与排烃效率[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 42(增刊1): 26-32.
|
[6] |
赵靖舟, 孟选刚, 韩载华. 近源成藏: 来自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湖盆东部“边缘”延长组6段原油的地球化学证据[J]. 石油学报, 2020, 41(12): 1513-1526.
DOI
|
[7] |
梁积伟.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沉积体系和层序地层学研究[D]. 西安: 西北大学, 2007.
|
[8] |
肖丽.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早期沉积体系与沉积演化规律[D]. 西安: 西北大学, 2008.
|
[9] |
邱心卫.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富烃凹陷特征及其形成的动力学环境[D]. 西安: 西北大学, 2011.
|
[10] |
周世颖. 鄂尔多斯盆地周家湾—高桥地区长7—长9烃源岩评价及油源研究[D]. 成都: 西南石油大学, 2017.
|
[11] |
郭艳琴, 李文厚, 陈全红, 等. 陇东地区延长组层序地层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J]. 中国地质, 2007, 34(3): 406-413.
|
[12] |
李凤杰, 王多云.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17(3): 339-344.
|
[13] |
李相博, 郭彦如, 刘化清, 等. 浅谈小波分析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层序地层划分中的应用[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17(6): 779-782.
|
[14] |
张凤奎, 张忠义, 张林.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层序地层特征新认识[J]. 地层学杂志, 2008, 32(1): 99-105.
|
[15] |
付金华, 郭正权, 邓秀芹.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相及石油地质意义[J]. 古地理学报, 2005, 7(1): 34-44.
|
[16] |
王小东.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D]. 西安: 西安石油大学, 2013.
|
[17] |
王睿思, 曾庆桥, 黄埔, 等. 潜山油藏注气重力驱高精度数值模拟[J]. 新疆石油地质, 2020, 41(2): 180-187
|
[18] |
刘宗堡, 闫力, 高飞, 等. 油田高含水期断层边部剩余油富集规律及挖潜方法: 以松辽盆地杏南油田北断块葡萄花油层为例[J].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4, 38(4): 52-58.
|
[19] |
白振强, 吴胜和, 付志国.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后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J]. 石油学报, 2013, 34(5): 924-931.
DOI
|
[20] |
孙先达. 储层微观剩余油分析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D]. 长春: 吉林大学, 2011.
|
[21] |
吴家文. 低渗透油层微观孔隙内流体分布规律研究[D]. 大庆: 大庆石油学院, 2009.
|
[22] |
魏登峰. 杨米涧青阳岔地区长6储层特征及有利区预测[D]. 西安: 西安石油大学, 2011.
|
[23] |
王道富.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田开发技术[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3.
|
[24] |
张凤润, 李晓宏. 鄂尔多斯盆地南泥湾油田河庄坪区延长组储层特征[J]. 中国西部科技, 2010, 3(18): 11-13.
|
[25] |
俞启泰. 关于剩余油研究的探讨[J].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7(2): 46-50.
|
[26] |
王耀明, 田东恩, 高鹏, 等. 靖边油田沙子湾油区长6储层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研究[J]. 中国西部科技, 2008(32): 3-4.
|
[27] |
孟选刚, 单旭光, 代晓旭, 等.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张台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特征与控油因素分析[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3): 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