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前缘 ›› 2014, Vol. 21 ›› Issue (4): 107-114.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基于中等分辨率遥感数据的柴达木盆地实际蒸散量的计算

郭任宏,金晓媚,王晓林,胡光成   


  1.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083
    2. 海南省地质调查院, 海南 海口 570206
    3. 中国科学院 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01
  • 收稿日期:2013-12-08 修回日期:2014-03-18 出版日期:2014-07-05 发布日期:2014-07-05
  • 作者简介:郭任宏(1987—),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环境遥感和生态水文学方面的研究。E-mail:grenhong@163.com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2250)

  • Received:2013-12-08 Revised:2014-03-18 Online:2014-07-05 Published:2014-07-05

摘要:

在干旱的内陆盆地的水均衡中,蒸散发是主要的排泄方式,准确估算蒸散量是评价可利用水资源量的关键。从区域尺度上研究实际蒸散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表面能量平衡的原理,选取了DEM数据,MODIS数据以及GLDAS数据,以500 m的空间分辨率对柴达木盆地2001—2011年的蒸散量进行了估算,并研究了区域蒸散量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气象站实测水面蒸发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的年实际蒸散量有逐年增大的趋势,从2001年的72.73 mm增加为2011年的182.34 mm,2001—2011年最大日均蒸散量介于2.62~3.20 mm。柴达木盆地的蒸发系数为0.14。分析NDVI和与其对应的ET的关系可知NDVI=0.055是柴达木盆地裸土和植被的分界点。虽然仅占据了研究区1.92%的区域,但水体的日均蒸散量最大,为2.31 mm/d。盆地裸土、稀疏灌木、中等覆盖灌木、草场以及农田2010年6—9月的日蒸散量平均值分别为0.24、0.42、1.21、1.12、1.18 mm/d。

关键词: 蒸散发, 地表能量平衡系统(SEBS), MODIS, GLDAS, 柴达木盆地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