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进江, 郑剑磊, 王海滨, 郭磊, 刘江, 戚国伟. 内蒙古大青山-盘羊山晚中生代-早新生代构造事件及其对华北北缘构造演化的启示[J]. 地学前缘, 2024, 31(1): 127-141. |
[2] |
张晓旭, 苏尚国, 刘美玉, 王为柱. 甘肃金川早古生代正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 地学前缘, 2021, 28(4): 283-298. |
[3] |
李刚, 蒋职权, 邵学峰, 高万里, 刘正宏. 医巫闾山中—晚侏罗世构造变形与同构造花岗岩的耦合关系[J]. 地学前缘, 2019, 26(2): 72-91. |
[4] |
郑媛媛,张若愚,甘浩男,李弘珂,蒋浩,张雎易,刘俊来. 中下部地壳拆离断层带演化中的褶皱作用:以辽南变质核杂岩为例 [J]. 地学前缘, 2019, 26(2): 58-71. |
[5] |
单帅强,何登发,张煜颖. 沧县隆起献县变质核杂岩的发育特征及成因模式[J]. 地学前缘, 2019, 26(1): 178-188. |
[6] |
毕珉烽, 张达, 吴淦国, 狄永军, 阙朝阳, 潘锦波, 薛伟. 滇东南麻栗坡一带中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对钨多金属矿床的控制作用[J]. 地学前缘, 2015, 22(4): 223-238. |
[7] |
阙朝阳, 张达, 狄永军, 毕珉烽, 黄孔文, 徐建珍, 刘艳宾. 滇东南麻栗坡南温河—洒西一带钨矿控矿要素及深部找矿突破[J]. 地学前缘, 2014, 21(2): 286-300. |
[8] |
狄永军, 徐贻赣, 吴淦国, 张达, 肖茂章, 来守华, 余心起. 江西冷水坑银铅锌矿田推覆构造的形成时代:来自年代学的约束[J]. 地学前缘, 2013, 20(4): 340-349. |
[9] |
徐锡伟, 陈桂华, 于贵华, 程佳, 谭锡斌, 朱艾斓, 闻学泽. 芦山地震发震构造及其与汶川地震关系讨论[J]. 地学前缘, 2013, 20(3): 11-20. |
[10] |
邱骏挺, 余心起, 吴淦国, 屈文俊, 狄永军, 张达, 罗平, 杜安道. 北武夷篁碧矿区逆冲推覆构造及其与钼、铅锌成矿作用关系[J]. 地学前缘, 2011, 18(5): 243-255. |
[11] |
李鹏远, 张进江, 郭磊, 杨雄英. 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前缘构造特征及变形年代学研究[J]. 地学前缘, 2010, 17(3): 191-199. |
[12] |
刘俊来; 曹淑云; 翟云峰; 宋志杰; 王安建; 修群业; 曹殿华; 高兰; 管烨;. 用陆块旋转解释藏东南渐新世—中新世伸展作用——来自点苍山及邻区变质核杂岩的证据 [J]. 地学前缘, 2007, 14(6): 40-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