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黄小强, 柳清琦, 李鹏, 刘翔, 曾乐, 张立平, 石威科, 黄志飚, 范鹏飞, 万海辉, 林跃, 汪宣民, 蔡偿. 湘东北连云山地区上伏矿床伟晶岩地球化学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对矿床成因的约束[J]. 地学前缘, 2023, 30(5): 298-313. |
[2] |
张维峰, 陈华勇, 邓新, 金鑫镖, 刘舒展, 谭娟娟. 利用绿帘石化学成分及原位Sr同位素指示成矿流体特征:以东天山地区多头山铁铜矿床为例[J]. 地学前缘, 2023, 30(2): 384-400. |
[3] |
朱平平, 成秋明, 周远志, 张雨维, 孙家振. 基于分形理论的板块形态重建[J]. 地学前缘, 2020, 27(4): 150-157. |
[4] |
王鹏,董国臣,李雪峰,陈薇,李建新,陶兴雄. 滇西北红山—红牛铜矿成矿物源:矿物学和稳定同位素约束[J]. 地学前缘, 2017, 24(6): 176-193. |
[5] |
王登红,刘丽君,侯江龙,代鸿章,于扬,代晶晶,田世洪. 初论甲基卡式稀有金属矿床“五层楼+地下室”勘查模型[J]. 地学前缘, 2017, 24(5): 1-7. |
[6] |
刘云华, 李真, 周肃, 韩一筱. 南秦岭东沟—金龙山金矿地质特征、成矿时代及其地质意义[J]. 地学前缘, 2016, 23(4): 81-93. |
[7] |
李葆华, 李雯霞, 顾雪祥, 肖渊甫, 吴大伟, 杜晓飞. 四川丹巴燕子沟金矿床成矿流体不混溶的流体包裹体证据[J]. 地学前缘, 2014, 21(5): 41-49. |
[8] |
张寿庭, 曹华文, 郑硌, 马莹, 方乙, 邹灏. 内蒙古林西水头萤石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过程[J]. 地学前缘, 2014, 21(5): 31-40. |
[9] |
李雯霞,李葆华,顾雪祥,黄增保,肖德长,程文斌,陈翠华,董树义. 贵州岩屋坪汞矿床有机流体成矿的包裹体证据[J]. 地学前缘, 2013, 20(1): 72-81. |
[10] |
李永胜,吕志成,严光生,甄世民,杜泽忠.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S、Pb、H、O同位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J]. 地学前缘, 2012, 19(4): 72-81. |
[11] |
尤继元, 周鼎武, 朱晓辉. 热液喷口生物体对成矿作用的影响[J]. 地学前缘, 2011, 18(5): 319-330. |
[12] |
曹勇华, 赖健清, 康亚龙, 樊俊昌. 青海德合龙洼铜(金)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作用分析[J]. 地学前缘, 2011, 18(5): 147-158. |
[13] |
徐文刚, 范宏瑞, 胡芳芳, 杨奎锋. 氧化性和还原性斑岩型矿床流体成矿特征分析[J]. 地学前缘, 2011, 18(5): 103-120. |
[14] |
徐斌, 路彦明, 顾雪祥, 章文忠. 新疆卡拉麦里地区金成矿流体和O、H、S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J]. 地学前缘, 2010, 17(4): 227-240. |
[15] |
李保华, 顾雪祥, 付绍洪, 徐仕海, 陈翠华, 董树义. 贵州水银洞金矿床成矿流体不混溶的包裹体证据[J]. 地学前缘, 2010, 17(2): 286-2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