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远征, 马瑾, 马文涛. 探讨紫坪铺水库在汶川地震发生中的作用[J]. 地学前缘, 20140101, 21(1): 150-160. |
[2] |
韩月卿, 张军涛, 潘磊, 李慧莉, 刘光祥, 李让彬, 武重阳, 郝运轻, 何治亮, 黄振凯. 川东南中二叠统茅口组白云岩特征与成因机理[J]. 地学前缘, 2023, 30(6): 45-56. |
[3] |
吴冬, 刘显太, 杜玉山, 朱筱敏, 蒋龙, 耿斌, 程紫燕, 郭士博. 沾化凹陷渤南洼陷北带沙四上亚段致密储层成因机理[J]. 地学前缘, 2021, 28(1): 202-213. |
[4] |
李早红,程小岛,姜虹,郑凤云,袁圣强,刘邦,刘计国,王玉华. 尼日尔Termit盆地低阻油层成因机理及综合识别技术[J]. 地学前缘, 2018, 25(2): 99-111. |
[5] |
王杰,李献瑞,杜承宸,曾佐勋. 汶川地震前的甲烷浓度异常及大气增温耦合[J]. 地学前缘, 2017, 24(3): 331-340. |
[6] |
张璇,张元生,郭晓,魏从信,张丽峰. 尼泊尔8.1级地震卫星热红外异常解析[J]. 地学前缘, 2017, 24(2): 227-233. |
[7] |
刘远征, 马瑾, 马文涛. 探讨紫坪铺水库在汶川地震发生中的作用[J]. 地学前缘, 2014, 21(1): 150-160. |
[8] |
曾佐勋, 王杰. 芦山地震:一个成功的中期预测案例[J]. 地学前缘, 2013, 20(3): 21-24. |
[9] |
刘康宁, 赵伟, 姜在兴, 刘凤菊, 贾屾. 东营凹陷古近系沙四上亚段滩坝储层特征及次生孔隙展布模式[J]. 地学前缘, 2012, 19(1): 163-172. |
[10] |
袁仁茂, 谭锡斌, 陈桂华, 徐锡伟. 地震破裂带特殊部位大型滑坡及其基于构造地貌发生模型的机制解释:以东河口抛射型滑坡为例[J]. 地学前缘, 2010, 17(5): 243-253. |
[11] |
郭兆成, 周成虎, 孙晓宇, 张俊. 汶川地震触发崩滑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J]. 地学前缘, 2010, 17(5): 234-242. |
[12] |
朱艾斓, 解朝娣, 徐锡伟, 周永胜, Lei Xinglin, 王亚丽. 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地区近期地震活动性与汶川地震应力触发作用的关系[J]. 地学前缘, 2010, 17(5): 206-214. |
[13] |
邓起东, 高翔, 陈桂华, 杨虎. 青藏高原昆仑—汶川地震系列与巴颜喀喇断块的最新活动[J]. 地学前缘, 2010, 17(5): 163-178. |
[14] |
钱琦, 韩竹军. 汶川Ms 8.0级地震断层间相互作用及其对起始破裂段的启示[J]. 地学前缘, 2010, 17(5): 84-92. |
[15] |
谭锡斌, 袁仁茂, 徐锡伟, 陈桂华. 汶川地震擂鼓地区地表变形特征及其机制探讨[J]. 地学前缘, 2010, 17(5): 75-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