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白永辉, 刘普峰, 张丽. 浅议孔隙型热储的回灌能力[J]. 地热能, 2010(4):21-23.
|
[2] |
黄艳艳, 那金, 雷宏武. 开封地区砂岩孔隙热储回灌化学堵塞数值模拟研究[J]. 太阳能学报, 2024, 45(2): 225-235.
DOI
|
[3] |
王贵玲, 蔺文静. 我国主要水热型地热系统形成机制与成因模式[J]. 地质学报, 2020, 94(7): 1923-1937.
|
[4] |
王贵玲, 马峰, 侯贺晟, 等. 松辽盆地坳陷层控地热系统研究[J]. 地球学报, 2023, 44(1): 21-32.
|
[5] |
殷肖肖, 赵苏民, 蔡芸, 等. 近三十年天津市地热大规模开发热储动态特征研究[J]. 地质学报, 2024, 98(1): 297-313.
|
[6] |
陈莹, 王攀科, 吴烨, 等. 河南兰考地区地热回灌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 钻探工程, 2022 (6): 146-152.
|
[7] |
刘道选, 孙启邦, 肖红, 译. 德国砂岩热储层地热水回灌实验[J]. 地热能, 2009(5):3-11.
|
[8] |
马致远, 侯晨, 席临平, 等. 超深层孔隙型热储地热尾水回灌堵塞机理[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3, 40(5): 133-139.
|
[9] |
SU Y J, YANG F T, WANG B. Reinjection of cooled water into sandstone geothermal[J]. Geosciences Journal, 2018, 22(1):202-205.
|
[10] |
黄修东, 束龙仓, 刘佩贵, 等. 注水井回灌过程中堵塞问题的试验研究[J]. 水利学报, 2009, 40(4): 430-434.
|
[11] |
孙焕全, 王增林, 韩霞. 油田回注水水质稳定控制技术[M]. 北京: 中国石化出版社,2012:188-192.
|
[12] |
王明珠, 万军伟, 白通, 等. 德州市德城区砂岩热储地热资源开采对地面沉降的影响[J]. 华东地质, 2021, 42(2): 202-209.
|
[13] |
高新智. 天津市孔隙型砂岩热储回灌能力评价模型研究[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
|
[14] |
齐恭, 李杨, 高鹏举, 等. 影响砂岩型热储回灌因素的分析与认识[J]. 钻探工程, 2023, 50(6): 107-112.
|
[15] |
贺淼, 张乐, 袁一鸣, 等. 东营市南展区砂岩热储地热回灌量与温度的关系探讨[J]. 山东国土资源, 2018, 34(1): 44-48.
|
[16] |
冯守涛, 王成明, 杨亚宾, 等. 砂岩热储回灌对储层影响评价: 以鲁西北坳陷地热区为例[J]. 地质学报, 2019, 93(增刊1): 158-167.
|
[17] |
林建旺, 赵苏民. 天津地区馆陶组热储回灌量衰减原因探讨[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0, 37(5): 133-136.
|
[18] |
刘久荣. 地热回灌的发展现状[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3, 30(3): 100-104.
|
[19] |
格兰特, 比克斯勒. 热储工程学[M]. 王贵玲, 蔺文静,译. 北京: 测绘出版社, 2013.
|
[20] |
王剑, 谭富文, 付修根. 沉积岩工作方法[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15: 38-39.
|
[21] |
NAKASHIMA Y, KAMIYA S. Mathematica programs for the analysis of three-dimensional pore connectivity and anisotropic tortuosity of porous rocks using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e data[J]. Journal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7, 44(9): 1233-1247.
|
[22] |
王华军, 于萌, 赵苏民, 等. 新近系地热钻孔砂岩孔隙微观分析及渗透特性对比[J]. 太阳能学报, 2019, 40(6): 1790-1796.
|
[23] |
康凤新, 周群道, 赵苏民. 砂岩热储地热尾水回灌技术规程[S].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20.
|
[24] |
王志强, 周北沈, 田公伟, 等. 第四纪松散层大口径水井成井工艺[J]. 吉林地质, 2009, 28(2): 74-75.
|
[25] |
李成嵩, 王银生. 东营地区地热回灌井钻井完井技术研究与试验[J]. 石油钻探技术, 2021, 49(6): 50-54.
|
[26] |
王德新. 完井与井下作业[M]. 东营: 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4.
|
[27] |
谢玉洪, 苏崇华. 疏松砂岩储层伤害机理及应用[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