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前缘 2011, 18(1) 82-88 DOI:     ISSN: 1005-2321 CN: 11-3370/P

本期目录 | 下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打印本页]    [关闭]                  上一篇 | 下一篇
论文
华南花岗岩暗色微粒包体成因研究
彭卓伦,Rodney Grapes,庄文明,张献河
1中山大学 地球科学系, 广东 广州 510275
2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Korea University, Seoul 136731, Korea
3广东省佛山地质局, 广东 佛山 528000
4广东省地质调查院, 广东 广州 510080
摘要

通过对暗色微粒包体的空间分布和形态特征以及包体矿物学、显微结构和岩石化学组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花岗岩“原地重熔”成因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包体演化与熔渣演化的关系模型,证实包体的前身是捕虏体,后者代表从盖层落入岩浆中的岩块,包体则是岩块部分熔融后的残余物。不同类型、不同形态、不同基性度的包体,代表了岩石原地熔融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富云包体反映了熔渣演化的最后阶段,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熔融即与寄主岩浆混成一体,完成了从岩石到岩浆的整个演化过程。

关键词: 花岗岩 原地重熔 暗色微粒包体 残余熔渣
收稿日期  2010-12-13   修回日期  2010-12-25   网络版发布日期  2011-01-15  
DOI:
基金项目: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基金项目(20070558033,2003055800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321103161318);中国地质调查局资助项目(200013000126)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彭卓伦(1970—),女,博士,岩矿地球化学专业,主要从事花岗岩成因与成矿研究。Email: eespzl@mail.sysu.edu.cn

Copyright © 2008 by 地学前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