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学前缘 2011, 18(1) 74-81 DOI: ISSN: 1005-2321 CN: 11-3370/P | ||
| 本期目录 |
下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打印本页]
[关闭]
|
||
| 论文 | ||
| 华南花岗岩暗色微粒包体的岩石化学组成特征及其意义 | ||
| 彭卓伦,Rodney Grapes,庄文明,张献河 | ||
| 1中山大学 地球科学系, 广东 广州 510275 2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Korea University, Seoul 136731, Korea 3广东省佛山地质局, 广东 佛山 528000 4广东省地质调查院, 广东 广州 510080 |
||
| 摘要: 通过对暗色微粒包体的空间分布和形态特征以及包体矿物学、显微结构和岩石化学组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花岗岩“原地重熔”成因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包体演化与熔渣演化的关系模型,证实包体的前身是捕虏体,后者代表从盖层落入岩浆中的岩块,包体则是岩块部分熔融后的残余物。不同类型、不同形态、不同基性度的包体,代表了岩石原地熔融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富云包体反映了熔渣演化的最后阶段,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熔融即与寄主岩浆混成一体,完成了从岩石到岩浆的整个演化过程。 |
||
| 关键词: 花岗岩 原地重熔 暗色微粒包体 残余熔渣 | ||
| 收稿日期 2010-12-13 修回日期 2010-12-25 网络版发布日期 2011-01-15 | ||
| DOI: | ||
| 基金项目: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基金项目(20070558033,2003055800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321103161318);中国地质调查局资助项目(200013000126) |
||
| 通讯作者: | ||
| 作者简介: 彭卓伦(1970—),女,博士,岩矿地球化学专业,主要从事花岗岩成因与成矿研究。E-mail: eespzl@mail.sysu.edu.cn | ||
| Copyright © 2008 by 地学前缘 | ||